[1 邓稼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元勋(xūn) 妇孺皆知(rú)
B.难堪(kān)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燕然勒功(yān)
C.殷红(yīn) 至死不懈(xiè) 无垠(yín) 锋芒毕露(lù)
D. 挚友(zhí) 彷徨(huáng) 谣言(yáo) 马革裹尸(guǒ)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昆伦 爆炸 宰割 佩服 截然不同
B.极端 坦白 仰慕 惨案 可歌可气
C.大厦 蓬草 昼夜 长亭 家喻户晓
D.颤抖 焦虑 筹划 拨尖 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B.在我国,袁隆平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他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C.邓稼先同志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助词)
B.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助词)
C.这是很清楚的。(副词)
D.我在房间里读书。(动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内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大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开展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6.(2021威海改编)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课堂上,老师从鱼香肉丝的味道入手,引导学生们动手研究菜谱中糖、醋的“少许”“适量”到底是多少
B.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前仍有一批红色资源面临保存风险:一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缺失;部分无名烈士陵园墓地遭到破坏;红色历史研究不足,英烈生平事迹宣介不足,逐渐湮没无闻……
D.2021年4月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或简称“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正式面向全世界开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振宁为谁流泪
覃 白
北海公园的盛夏。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
“你说我们的大炮仗 ”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
“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是费米的助手。
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 我觉得她没有参加。”
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制造出来的呢 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
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
早晨,杨振宁走出宾馆,在林荫道上散步。
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
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 ”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 什么粮票 我不是付了钱吗 ”“侬神经有毛病呐 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
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
杨振宁不知是怎样离开那令他十分尴尬的小食店的。这一次极不愉快的经历令大物理学家思索:在中国,粮食非常有限,人们过着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造出原子弹,稼先,你太艰难了!
8月16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饯行。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杨振宁却没有了胃口。
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
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仿佛稼先就在身旁亲切耳语,口气非常坚定、自信。杨振宁完全忘了这是什么地方,只觉得胸臆间有一团火辣辣的东西在翻腾,远比七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现已证实:不管是“苏联帮助”还是“美国寒春帮助”都不存在了!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 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上,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童年的歌又在耳畔回响。当年,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父亲悲愤不已:“宁儿,中国的天空,不属于中国呵!”他分明看见父亲眼中充满泪水。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7.本文用了较长的篇幅写杨振宁吃早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
9.本文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0.本文题目为《杨振宁为谁流泪》,结合全文,试探究杨振宁的泪水到底是为谁而流,包含了杨振宁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 邓稼先]
1.(2021张家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一代代仁人志士( ),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革命先烈( ),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鞠躬尽cu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让红色基因( ),激励青年一代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 )。
(1)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慰藉( ) 鞠躬尽cuì(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薪火相传 不懈奋斗
B.冲锋陷阵 呕心沥血 熠熠闪光 矢志不渝
C.冲锋陷阵 赴汤蹈火 熠熠闪光 不懈奋斗
D.前仆后继 呕心沥血 薪火相传 矢志不渝
2.在学完《邓稼先》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将要编写一期以“‘两弹’之星,民族之魂”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手抄报的《深情忆稼先》栏目,编录了同学们搜集到的几则相关材料。请你联系这些材料,按要求把“小编插话”补充完整。
材料一 一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杨振宁
材料二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悼邓稼先词
材料三 邓稼先患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小编插话:在挚友的眼中,你是绽放生命之花的高山雪莲,
(2)某同学在一篇讴歌邓稼先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中,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 )
A.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邓稼先:“两弹”元勋
颁奖词:
(2021威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乙] 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材料二
[甲] 当动物体接触到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抗体;当动物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免疫系统就会制造更多的抗体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乙] 疫苗注入人体,就好比小股敌军侵入,能够刺激国内进行战备动员,生成自己的军队。当再次遭遇大量敌军时,人体就会生成更多自己的军队,对抗并战胜敌军。
材料三
[甲] 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他带领团队,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制成功可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疫苗。他70年来共施行手术16 000余例,帮助无数人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乙] 吴孟超说:“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医生,我的目标和理想是早一天摘掉戴在中国人头上的‘肝癌大国’的帽子,让我们的人民健健康康地生活!只要能拿动手术刀,我就要站在手术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了手术台上,那也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丙] 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吴孟超,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材料四
作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无疑为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注入了信心。中国市场正在恢复,国家经济显现出韧性,中国取得的成果让世界对抗击疫情更有信心。
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后,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有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中国防疫物资已被送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保障,堪称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中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坚定与世界携手抗疫,提供了有益经验。
(摘自2020年9月9日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
3.阅读材料一中清代两位名医各自撰写的对联,从内容上归纳出二者的共同之处。(2分)
4.学校要组织入村志愿宣传活动,讲解新冠疫苗抗病原理。作为志愿者,你会从材料二中选择哪段文字进行解说 请说明理由。(3分)
5.根据材料三,参照表格中已有内容,将其补充完整。(4分)
材料 表达方式 内容
甲 ① ②
乙 描写 目标与理想
丙 ③ ④
6.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四的主要内容。(3分)
7.阅读四则材料,归纳现阶段要取得抗疫胜利需要哪些条件。(4分)
答案
1. B A项,“鲜”应读“xiǎn”;C项,“殷”应读“yān”;D项,“挚”应读“zhì”。
2. C A项,“昆伦”应为“昆仑”;B项,“可歌可气”应为“可歌可泣”;D项,“拨尖”应为“拔尖”。
3. B “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家喻户晓”。
4. A “仿佛”是副词。
5. C A项,语义重复,可将“长时间”或 “久久”删去一个;B项,搭配不当,可将“扩大”改为“加快”;D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为”“而研制的特效药物”,或删去“的接种对象”。
6. A 句尾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7. 这一细节看似闲笔,但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来看却有重要的作用。吃饭用粮票说明当时中国物资匮乏,而在这种条件下能够独立制造出原子弹,更能突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不凡成就。
[答案] ①交代了当时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社会背景,从侧面反映了研制条件的艰苦;②引发了杨振宁的思索,在这样封闭落后的条件下制造原子弹确实不容易,也了不起,突出了他对邓稼先等研制出“两弹”的科学家的敬佩之情。
8. 首先分析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找准赏析角度,最后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运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杨振宁曾经流过的悲伤、屈辱的泪,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与上文他流下的激动、自豪的泪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中国成功制造出原子弹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表现了杨振宁的爱国情怀。
9. 首先分析本文采用的是第几人称,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使用这种人称的作用。
[答案] 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灵活自由地组织材料;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事件,有利于表现杨振宁的情感变化,深化文章中心。
10. 从文章内容来看,杨振宁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制造原子弹有没有外国人帮助,而他落泪的原因是中国制造原子弹没有外国人帮助,这说明中国真正强大了。
[答案] 杨振宁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他的泪水是为自己的父亲而流,也是为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而流,更是为祖国而流。这里面既包含着父亲遗愿实现的高兴之情,也包含着对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的崇敬之情,更包含着对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答案
1.(1)jiè 瘁 (2)A
2.(1)示例:你用执着与奉献抒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民族赞歌,用博大的胸怀承载了一百年来的强国梦想,走近你,就走进了一座精神家园……
(2) B B项诗句的意思是:辜负了胸中的十万兵将,百无聊赖的时候只能吟诗作乐。这与讴歌邓稼先鞠躬尽瘁精神的主题不相符。
(3)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两弹”事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3.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意思是“只要大家健康,我自己贫困也没什么”。“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的意思是“只要能求得世人什么病都不生,我又何必需要千年不老”。这是清代两位名医写的对联,通过两副对联的意思找到共同之处即可。
[答案] 只要他人康健,自己贫穷或短寿也无妨。
4. 材料二中的两段文字都对疫苗抗病原理进行了解说,两段文字各有特点,其中甲段文字专业性较强,术语较多,结合这次宣传对象的特点来看,甲段较难理解。而乙段文字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使深奥的医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所以应该选择乙段。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一:选择乙段文字。因为用乙段文字解说疫苗抗病原理生动形象,易被村民接受。
示例二:选择乙段文字。因为用甲段文字解说疫苗抗病原理过于专业、抽象,不易被村民接受。
5. 甲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吴孟超的研究成果和卓越贡献,属于记叙。丙段的颁奖词是对吴孟超的高度赞扬,属于议论。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①记叙 ②成果与贡献 ③议论
④成就与评价
6.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材料四从不同方面总结了中国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第1段可以抓住“中国取得的成果让世界对抗击疫情更有信心”,第2段可以抓住“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有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第3段可以抓住“中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坚定与世界携手抗疫,提供了有益经验”。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信心、援助(保障)和经验。
7. 综合四则材料,可以从材料一中两位医生的济世情怀联想到医德高尚的医生,从材料二中疫苗的原理和材料三中吴孟超的先进事迹可以总结出要有先进高端的技术和强大的科研力量,从材料四中可以总结出抗疫并不是某个人、某个国家的任务,而是全球所要共同面对的,所以需要团结合作精神。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现阶段,要取得抗疫胜利,需要有医德高尚的医生、强大的科研力量、先进高端的技术,更需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