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人的呼吸 教学设计 共两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人的呼吸 教学设计 共两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15:20:1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的呼吸》 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⑴能够说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发生的变化;列举人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主要功能的适应性;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呼吸、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能力目标
⑵通过观察模型、观看视频及实验,培养学生类比、判断、推理及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⑶知道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加强,解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重点: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呼吸系统的结构及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难点:人体是如何完成气体交换的
(二)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做好“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实验,认识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
你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为什么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法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3 问题动1活动2 Q: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体会一下自己的呼吸,如何进行的?)呼吸频率计数(小组平均数)计算:人一昼夜呼吸次数(16-20次/分)23040—28800Q:人为什么要呼吸呢,我们试试不呼吸行不行?憋气比赛:比一比谁憋气的时间长?注意:不要因为求胜而出危险,憋不住了举手示意,老师告诉你憋气的时间。结论:人不能不呼吸(离不开氧气)同学课下可以观察其他动物的呼吸 回答自测呼吸频率汇报数据计算听清规则比赛开始 体验呼吸频率
新课讨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区别 6 板书课题提问提问引导板书 Q: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吸进的气体在体内“转了一圈”又呼出来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它们有什么不同?Q: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看到的两个现象,人们常用哈气取暖,擦眼镜或玻璃时向玻璃上吹气?吸入气 呼出气温度 低 高氧气 多 少 二氧化碳 少 多 水蒸气 少 多Q:以上区别是我们能否证明? 讨论思考回答 引出课题从生活常识中认识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区别从实验的角度去考虑找出二者区别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法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区别 15 假设活动4实验设计完善设计完成实验结论 我们并没有通过实验去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这只是我们提出的假设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特性(明确:氧气助燃,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实验用具,请你们设计一组实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较少的氧)交流实验设计并完善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完成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两个方法均可(排水、排气取气)点燃的木条熄灭-氧含量少澄清的石灰水变混-二氧化碳增多。实验结果:呼出气体 吸入气体氧 含 量 <二氧化碳 > 根据用具设计实验交流完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观察描述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练习排水集气法
讨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其他区别 10 提问 Q:1号瓶呼出的气体中还有氧气吗?Q:在实验中2号瓶的作用是什么?Q:1号瓶收集后的呼出气体,为什么瓶口可以向上放置,难道不怕里边的气体跑掉吗?Q:为什么两根小木条的长度应尽量一致?为什么要将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的中下部?Q:用语言描述什么是排水集气法,什么是排气集气法?两种方法的原理上有何共同之处?你感觉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Q:你还能想到在今后的学习中那些地方可能用到这些方法吗?Q: 根据:P138图列出数据表比较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其他气体含量的差别? 分组讨论回答看图列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主要区别,进一步明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区别识图能力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法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 数据表:根据图列表填数气体CO2O2H2ON其它吸入%0.0321不定781呼出%416饱和781根据图表说明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不同。
小结 4 体内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氧气又到哪去了呢?我们在以后的课里还会给大家介绍。
总结扩展 Q:夏天下雨的时候,蚯蚓会大量的爬出地面,为什么?归纳分析结果:由于下雨水进入土壤颗粒之间使得土壤中缺氧,蚯蚓爬到地面来进行呼吸。师:虽然呼吸的形式、呼吸的器官不同,大多数生物要通过呼吸从外界获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的运用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结果,今后还会继续学习。Q: 如果有一个密闭的容器,里面充满的是人呼出的气体,把一只小鼠放入,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结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结果?
结束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仅仅根据观察的现象就得出结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科学严谨的实验去进一步证明。今天我们就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验证了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差别,我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发现问题,灵活的头脑去思考,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我们一定会自己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吸入气 呼出气温度 低 高氧气 多 少 二氧化碳 少 多 水蒸气 少 多
课后记
1《第一节 人的呼吸》 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并解释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使学生知道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解释说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3.使学生知道肺的卫生保健常识;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肺的发育;解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呼吸运动的录像及模型培养学生的类比、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概念。
2.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2. 呼吸运动前两阶段的原理。
教学难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为本节授课难点。因为本节内容抽象,受条件限制没有实物的观察及解剖,直观教学有一定难度。
2.呼吸运动的原理为本节难点。因为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压强及扩散的有关知识,难以理解呼气和吸气与肺容积的变化有关。
教具准备:
黑板,多媒体,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要点回顾新课内容1、位置2、形状大小3、结构功能(第二阶段)总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4、呼吸运动的原理(阶段一) 首先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呼吸系统【展示图片】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和肺五个部分。今天,我们的授课内容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也是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我们将从肺的位置、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这几个方面来学习。肺,新鲜的时候是粉红色的。位于胸腔最上方,左右各一个。【提问】:两边的肺形状相同吗?【展示图片】从图可以看到左右两个肺形状不同。左肺的下侧缺一角。因为我们的心脏向左偏。所以左肺比右肺短,右肺显得更狭长。肺到底有多大?正常的成年人在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约4000ml。相当于三个大可乐瓶子的量。由此可见,肺的延展性是相当大的。吸气的时候会涨大,呼气的时候会缩小。(有些病例比如肺纤维化也叫蜂窝肺,是因为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肺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失去了弹性最终像蜂窝一样。这个时候肺不能有效地进行呼吸和气体交换,严重的会呼吸衰竭最终致死。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爱护我们的肺,远离烟尘大的地方和受污染的环境。) 如果我们将肺进行切片,切成很薄的薄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展示图片】会发现肺的切片类似于海绵组织。 因为,肺是由众多的支气管和肺泡组成。肺泡壁上有很多弹性纤维,这就是肺有延展性的原因,也是进行呼吸运动的基础。在肺内有众多的肺泡,大约有3亿多个。把这些肺泡展开铺成一个平面,有100多平米。有四分之一的篮球场这么大。肺泡上还包被着毛细血管网,这一结构使它具有了可以进行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功能。说到这就涉及到了肺的功能问题。 我们呼吸就是为了进行气体的交换。我们的身体需要通过气体交换来获得空气中的氧气,同时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这些过程有一半是在肺中进行的。正因为肺泡表面毛细血管的存在,才使得空气中的氧气有与血管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机会。有同学要问,气体是怎么进行交换的?这里解释一下:【提问】:同学们去吃饭的时候,会发现还没进食堂呢,就闻到饭味了。这是为什么?(补充:气体扩散需要介质。)肺泡内的氧气可以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血管,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替换出来。被替换出来的二氧化碳又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肺泡。这样就发生了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提问】:讲到这,谁能说说肺泡适宜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正是因为肺据有如此特殊的结构,所以在呼吸系统中,只有肺具有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气体交换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一、外界空气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二、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刚才我们在讲肺泡的时候已经讲过了第二个阶段: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其中的第一个阶段:外界空气是如何进入到肺泡中并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交换的。【提问】: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为什么我们吸气,气体就会进入肺,而当我们呼气的时候气体又出来了?)提示:1、以你们每个人自身为观察对象观察呼吸时,躯体上那个位置发生了变化?2、这些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提问】:你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径增加。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横径缩小。呼吸与胸廓容积的改变有关。(胸廓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由肋骨,脊椎,胸骨组成。)【提问】:为什么胸廓会扩大和缩小?(以曲臂为例解释肌肉的作用引出胸廓的变化也是肌肉的运动导致。) 【图示说明】 其实呼吸不光和胸廓的变化有关,还和膈的运动有关。胸腔的底部(也即腹腔的顶部)是膈,膈主要是肌肉组织。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利用模型进行讲解说明。)总结:【展示录像】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容积扩大或缩小。②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反之,缩小。【提问】: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举例说明。讲解:以针筒或洗耳球为例说明容积的改变和气体进出的关系: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补充: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复合式呼吸。) 本节课我们讲了肺以及呼吸运动的前两个阶段。因为肺是呼吸运动的结构基础,而且呼吸运动的前两个阶段与肺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本节课把呼吸运动的前两个阶段和肺放在一起讲解。反馈练习:1、肺的主要结构是什么?2、复述呼吸运动中第一阶段的原理。3、我们平时应如何做才能保护肺部健康? 答答答气体会扩散。答:富含毛细血管,肺泡表面积大,肺泡壁含弹性纤维。答:呼吸与胸廓的运动有关。讨论答: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讨论答: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讨论答:由胸廓的扩大引起吸气。 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体会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培养学生总结、提炼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事物现像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用联想法解决问题。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