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15: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课前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丰富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教师收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
2)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探究动物行为方式及其意义。
2、科学知识与技能
了解动物的几种主要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等。
认同动物的这几种主要的行为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及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会列举实例并通过具体实例区分动物的几种不同的行为及与这些行为相适应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教学难点
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许多动物从一出生就面临着严酷的生存竞争。先得找到食物,还要躲避天敌的捕猎,这些都得靠各种行为来实现。视频中有那些行为呢?
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归纳出动物有那些行为。观看、聆听、思考与交流
领略大自然的严酷和动物生存的不易。培养爱护动物及顺应自然规律,敢于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
归纳出动物有几种主要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等。
一、觅食与防御
二、捕食:动物为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运动
三、防御:动物逃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
区分动物的捕食和防御行为
播放图片:
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捕食和防御行为。
提出问题:
1、这些画面哪一些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哪一些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2、你还能列举一些与动物捕食和防御行为有关的成语吗?
仔细观看相关画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狡免三窟等。)
捕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共同策略
第一道防线:避免被发现。
第二道防线:迅速逃走和展开追逐或采取别的办法-虽然动物捕食和防御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这对生死争斗的对手在很多方面却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与师共同归纳捕食者和防御者共有的特点。
归纳总结
与学生共同归纳捕食者和防御者共有的特点
动物与捕食和防御相适应的特征:
善跑、具犬齿利爪等。
防御:
个体-保护色(青蛙)
警戒色(松毛虫)
拟态(枯叶蝶)
断尾(壁虎)
放臭气(臭鼬)
喷墨(乌贼)
群体-麝牛-提出问题:
结合前面的录像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分析归纳和总结动物有哪一些与捕食和防御相适应的特征。
评价完善:
给予适当评价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和完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