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初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3.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4.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6.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副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速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7.“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8.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10.“……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东北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11.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1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
A.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国民党军队 D.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1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革命探索后,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最早提出这个政治主张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延安人民欢欣鼓舞,人们潮水般地从各个山沟和窑洞涌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得到外国的任何援助
18.“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
A.破坏了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B.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C.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D.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
21.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卢沟桥和守卫的中国士兵 李宗仁在台儿庄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22.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 )
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3.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24.中共“七大”召开后,陈毅元帅非常兴奋,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因是( ) ①七大为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这儿是抗战的总后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4)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22.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3)请说出图一和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习以上图片内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朝日新闻》
材料三: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解放军的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来自互联网
(1)南京是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请举中国近代的三个例子说明。
(2)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3)针对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虐性”的一面的做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4)请你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看法。
24.阅读下图
图1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图2 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
以上两幅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请回答:
(1)图1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
(2)图2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
(3)两次中日战争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对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 -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赶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写出其中一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3分)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抗日战争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再现了1919年以来中国革命的四项重大事件,请为这组图片归纳一个主题。(4分)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请你写出印象最深的两个事例。(6分)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歌词曾激励无数军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斗。请结合所学的史实谈谈这歌词所包含的深刻道理。(5分)
27. 201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提示,回答以下问题:
(1)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2分)
(2)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是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代表人物。请你写出其中2位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迹。(4分)
25.(1)鸦片战争(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1分);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左宗棠;杨靖宇;赵登禹;佟群阁等。(答出以上一位即可给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五四爱国运动(1分);(3)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中国人民具有受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26.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2)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等等。评分说明:只要能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2项,每点3分。满分6分。(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第一支坚强的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等等。评分说明:只要能从上述两个方面作答,并陈述理由,皆可得满分。满分5分。
27.(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2)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徐悲鸿: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作,举办画展,资助抗战;侯德榜:发明联合制减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民族工业的封锁。(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果全部答出,只选取前两位人物的事迹评分)(3)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4分)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