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生物》(第1课时)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做好预习,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说说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生物,以小组为单位把看到的生物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交流轮流发言,汇报参观结果:
全组一共调查或收集到多少种生物?植物和动物各有多少种?
把感兴趣的生物介绍给同学。
同学们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展示小组的结果。”
【教师】进一步引导,肯定学生认真的态度。
陈述:“我们的校园就像是生命世界的一个缩影,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生命的世界,去探索生物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每组的同学表现得都很棒,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真正地感受到:生命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生物物种多种多样。但老师发现同学们普遍对动、植物感兴趣,生命世界除了动、植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生物呢?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多媒体播放PPT,让同学们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得出各种答案,直到有学生说:“生物有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许多种。”
【教师】总结: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活动:阅读教材:现今记录的生物一共有200多万种,其中70%以上是动物,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很可能有10亿种左右。”
【教师】展示不同品种的猫、菊花的图片。
【学生】认识到遗传的多样性。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大家能谈一谈你们的收获和困惑吗?
【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生物?”我想知道为什么菊花会有那么多品种?”)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把老师都难住了。我们一起请教一下我们共同的老师――教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9~10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学生】认真观看插图,阅读文字,找到答案: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教师】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不同,即使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也不同。
【教师】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觉到: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教师】PPT展示生态系统的资料。(介绍生物圈的范围,陆地、海洋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师】师生共同总结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又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形形色色的生物》(第1课时).doc。
四、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形形色色的生物》(第2课时)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打扮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找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讲授新课——生物的特征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中生物。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
【学生】预设回答:能运动的都是生物。
【教师】展示机器人和蘑菇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哪一个是生物?”
【学生】预设回答:蘑菇是生物。
【教师】 按照同学们的观点,能运动的是生物,那么机器人应该是生物,蘑菇是非生物。
【教师】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他们都是活的。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那么我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
(不说外貌特征)请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人可以从小长大;人有寿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觉;可以生儿育女;需要营养;可以吃饭、喝水;可以排出废物;可以运动等。
提问:人怎样呼吸,怎样获得营养?其他生物能呼吸吗?它们怎么生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其他动物和人一样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跟动物一样呼吸;动物是靠吃其他的生物生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食物”养活自己。
提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在获取营养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废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你们知道动物和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互动中讨论归纳出动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带走废物。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要从外界吸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把它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将身体的一部分物质分解,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新旧物质的更新,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才能表现其他的特征。
提问:生物还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含羞草的叶受到触动会自然下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舞草受声波刺激时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想一想这说明生物有什么特征?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我用小木棍碰过蚯蚓,它的身体马上收缩。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例,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它们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
【教师】我们把生物遇到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应激性。生物有应激性,大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植物的应激性明显,植物的应激性通常表现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方面。多媒体展示: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繁殖的过程)。2.鸭妈妈和鸭宝宝。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看到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一粒小小的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并能由小长大;鸭养育鸭宝宝繁殖后代。
【教师】师生互动总结出生物的一些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 除了这些,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建议使用资源:【知识探究】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与交流,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三、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形形色色的生物》(第2课时).doc。
四、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