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选(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选(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16: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选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氮气可以制作硝酸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2、厨房中几种物质正在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玻璃杯:我被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食物:我腐烂了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 .轮胎爆裂 C .蔗糖溶解 D .干冰升华
5、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5毫升 B.大于5毫升
C.等于5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7、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
8、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9、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乳胶管一段塞进玻璃导管内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C.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
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
10、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 B.水作冷却剂 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
11、如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杯外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
12、下列仪器加热,不需要用石棉网的是( )
①烧杯 ②烧瓶 ③试管 ④蒸发皿 ⑤坩埚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
13、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杯弓蛇影 C.铁杵磨针 D.花香四溢
1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 )
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随后消失
B.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将会变黑
C.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跟着被点燃
15、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8.55g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7.08mL的水
C.把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量取1-2mL
二、填空题。
16、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7、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18、下列仪器中,须垫石棉网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
A烧瓶 B试管 C量筒 D_____________
19、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   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   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21、请回答问题:
(1) 液体一般盛放在 瓶里。
(2) 取用少量液体可以使用 ,使用方法是将其 于容器口上方。若不指定用量,一般只取 即可。
(3) 取用液体时也可以采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瓶塞应 在桌面上,标签应 ,否则 。
三、实验题。
22、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
(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 。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 ,振荡 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 ;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 。
(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 (只答一点)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选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氮气可以制作硝酸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答案】B
2、厨房中几种物质正在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玻璃杯:我被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食物:我腐烂了
【答案】A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 .轮胎爆裂 C .蔗糖溶解 D .干冰升华
【答案】A
5、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A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5毫升 B.大于5毫升
C.等于5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答案】B
7、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
【答案】C
8、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答案】D
9、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乳胶管一段塞进玻璃导管内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C.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
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
【答案】A
10、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 B.水作冷却剂 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
【答案】D
11、如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杯外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
【答案】D
12、下列仪器加热,不需要用石棉网的是( )
①烧杯 ②烧瓶 ③试管 ④蒸发皿 ⑤坩埚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
【答案】C
13、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杯弓蛇影 C.铁杵磨针 D.花香四溢
【答案】A
1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 )
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随后消失
B.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将会变黑
C.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跟着被点燃
【答案】C
15、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8.55g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7.08mL的水
C.把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量取1-2mL
【答案】D
二、填空题。
16、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或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乙醇,易挥发,任选两条即可)
(2)温度稍高时能分解为乙酸、氧气
17、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答案】(1)打开 关闭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8、下列仪器中,须垫石棉网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
A烧瓶 B试管 C量筒 D_____________
【答案】A 烧杯
19、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一定条件下,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0、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   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   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答案】(1)重力; (2)大气压。
21、请回答问题:
(1) 液体一般盛放在 瓶里。
(2) 取用少量液体可以使用 ,使用方法是将其 于容器口上方。若不指定用量,一般只取 即可。
(3) 取用液体时也可以采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瓶塞应 在桌面上,标签应 ,否则 。
【答案】 (1) 细口瓶或滴
(2) 胶头滴管;悬空竖直,
(3) 倒放;向手心;易腐蚀标签
三、实验题。
22、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
(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 。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 ,振荡 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 ;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 。
(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 (只答一点)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 (2)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3)水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4)在白烟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烧杯 将白烟点燃
(5)沿着白烟方向迅速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