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语文教师新教材培训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教学建议 课件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高中语文教师新教材培训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教学建议 课件 (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2 16: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022高中语文教师新教材培训课件★★
新教材的教学建议
面对新教材学生如何有效学习
新教材语文学科的变化
首先要了解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统编“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主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重要内容。在明确教材的根本属性理基础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了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
五大变化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见下表)
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两大热点
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而以语文课标最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导进行革命、建设传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新教材的教学建议
建议一:欣然应对新教材
从教材本身来说,新教材是在学习借鉴原有教材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原有教材的补充和完善。
整本书阅读并非是新生事物
200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建议二: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要了解掌握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所提出的是总体目标与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
建议三:加强单元专题教学
单元专题教学案例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的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歌的源流与脉络以及诗词格律的主要特点。我们就以本单元的宋词作品为例,开展宋词单元专题教学。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宋词就没有宋朝。北宋九皇、南宋九帝,虽然饱受内乱与围剿,却享国320年,成就了中国古代一次
本单元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代表性的人物。选取的都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
柳永擅长以纤细婉丽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但他常能把自己羁旅行驿的生活经历和仕途坎坷的情感体验纳入词中,他知音晓律,为宋词拓宽了艺术表现的天地,深受
2.宋词单元专题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积累
(2)强化名篇诵读
强调古代诗文名篇的诵读教学
(3)注重鉴赏指导
(4)探究疑难问题
问题探究举例:
问情哪得真如许
——探究《雨霖铃》的感人之由
参考示例:
建议四:加强高效阅读指导
(一)问题导引法
《老人与海》的问题设计
第一,老人为什么老梦到狮子?
第二,老人为什么老念叨孩子?
(二)专项阅读法
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作内容都是很复杂的,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都是很丰富的,主题往往不一定是唯一的。那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针对作品的主题或手法的不同方面,开展专项阅读,进行逐个突破。比如《论语》,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仁、礼、孝悌、忠信、智勇、
(三)读写结合法
(四)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可以是一部作品内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比较,也可以是不
“看客”形象的前世今生
什么叫“看客” 《辞源》里查不出这个词,只有在近代中国、在鲁迅的语境里才产生这样一个词。上世纪初,在探索中国国民性的时候,在思考“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它的病根何在 ”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思想先驱们才创造了这样一个新词。首先提及这种国民通病的是
看客形象的前世
鲁迅先生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里说道:“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到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húsù ),他们就看到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雨果《巴黎圣母院》等。
课堂汇报
1.分小组、分篇目汇报交流阅读及研究的心得体会。
2.汇报内容如下:
举例:鲁迅关于看客的描写
——鲁迅《药》
愚昧、麻木不仁、善于凑热闹的看客
这是一群冷漠自私、无聊的看客
这是一群冷漠无情的看客。
一群缺乏人性的毫无怜悯之心的看客
冷漠,毫无知觉的看客
这是一群煽风点火的无聊的看客
小结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雨果笔下的看客形象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来消磨时间。当卡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中《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片段节选
米里哀主教收留了冉阿让并称他为“您”,和他共用晚餐,但冉阿让被宿怨和怀疑冲昏了头脑偷走了主教的银餐具。当冉阿让被警察抓住押回米里哀家查问的时候,米里哀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替他辩护,使他免遭刑罚。
——《悲惨世界》
鲁迅与雨果笔下的看客之比较
二十世纪的鲁迅,本着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以笔为刀,在作品中解剖国民的灵魂,写出病态社会里不幸的人们的精神,揭示出畸形社会里畸形国民的性格,塑造了处在那个特定时
反思与总结
历史沧桑巨变,却没有改变国人的劣根性,那些来自骨子里的冷漠、残酷、混沌、麻木、无聊……,鲁迅先生80多年前塑造的“看客”典型在现实社会仍然大量存在。
(五)活动体验法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最直接、有效的载体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需要,将语文活动、言语文本、语言运用知识三者有机结
关于班级学生讲坛活动
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按照班级同学学号为序,每天安排一个同学作为主讲人,用时5至10分钟,围绕跟语文相关的讲演主题、内容,除了传统文化之外,明确要求学生关注名著阅读,分享阅
面对新教材学生如何有效学习
举措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情感、能力、审美情趣同步发展。学生应着眼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举措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要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
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旧模式,使阅读返璞归真。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举措三:培养阅读兴趣。不能因此把发展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把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举措四: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