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2 17:38:28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如图所示的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不属于力学知识的是
(  )
夯实基础
D
2.发现日月星辰的运动与苹果落地有相似之处,并建立了力学三大定律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法拉第 D.伽利略
3.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高科技新时代的产品的是(  )
A.笔记本电脑 B.互联网
C.金字塔 D.手机
B
C
4.下列不是现代物理学成就的是(  )
A.大亚湾核电站
B.中国天眼望远镜
C.国际空间站
D.钻木取火
D
5.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台风“利奇马”登录我国
B.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
C.“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D.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
C
6.在学习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行的是(  )
A.上课听不懂,考虑到自尊不应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
B.上课老师讲错时,要尊敬老师不能提出异议
C.实验失败时,要得出正确结论应重新做
D.老师布置的课外小实验,如果书面作业多可以不做
C
7.关于今天的气温有多高,最能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  )
A.去问妈妈
B.等听完天气预报之后再说
C.查看今天的报纸
D.用温度计测一下
D
8.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物理学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小林: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
B.小明: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小强: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理论组成的体系严谨的科学
D.小华:物理学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也就是物理学,两者没有区别
D
9.观察图K1-1-1中的物理现象,可以看出物理学是研究声、__________、__________、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物质结构
10.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在自然界,在你的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也有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科技成果。 请你列举有趣的物理现象和科技成果各两例。
物理现象:(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物理成果:(3)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日出奇观
影子的形成
照相机
神舟飞船上天
11.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如图K1-1-2所示,其中伽利略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牛顿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爱因斯坦建立了__________。
摆的等时性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
能力提升
12.如图K1-1-3所示,属于物理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物理知识应用的是图__________。
ac
bde
13.请你判断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何种现象。
(1)彗星凌日是__________现象。
(2)钻木取火是__________现象。
(3)暗潮涌动是__________现象。
(4)晴空霹雳是__________现象和电现象。



声(共15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  )
A.40 μm B.40 mm
C.40 cm D.4.0 mm
2.“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直径大约为0.1(  )
A.dm B.cm
C.mm D.μm
夯实基础
B
D
3.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A
C
5.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明单位
B. 测量中的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C. 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越好
D. 读长度测量值时,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计的,是不正确的,所以记录数据时可不取
A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们吸气、呼气 5次所用的时间为1 min
B. 健康人的脉搏1 min跳动60次左右
C. 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数,1 min只能读50个字左右
D. 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能骑行1 000 m
B
A
7.下列所示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 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 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8.如图K1-2-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24
9.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要进行单位换算。请完成下列填空:
(1)68 cm=__________m=__________km。
(2)82 mm=__________m=__________nm=__________m。
(3)1.9 h=__________s=__________min。
(4)600 s=__________ms=__________min=__________μs。
6.8×10-1
6.8×10-4
8.2×104
8.2×107
8.2×10-2
6 840
114
6×105
10
6×108
10.如图K1-2-2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s。
50
11.图K1-2-3是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男子3 000 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__min__________s。
5
37.5
12.一名同学先后4次测量了他的橡皮长度,记录数据为① 4.35 cm、② 4.36 cm、③ 4.28 cm、④ 4.34 cm,其中第__________次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造成其他三次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测量时存在_________,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的,你认为该同学的橡皮的长度最接近__________cm。

误差
不能
4.35
能力提升
13.填写合适的单位或单位换算:
(1)小红同学跑100 m用了15__________。
(2)课桌的高度是780__________。
(3)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合__________m。
(4)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 86__________。
s
mm
2.5×10-6
km
14.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自行车的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英寸(in) 数进行命名的,如“28”型号车直径即为28英寸,英寸与厘米的换算关系是1 in=2.54 cm。“26” 型号车的车轮直径是________m, 周长是__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m。
0.660 4
2.07
15.用刻度尺测得一个物体长为5.63 cm,则准确值为__________cm, 估计值为__________cm,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cm。
5.6
0.03
0.1
16.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个木块的长度,如图K1-2-4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__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__________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该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0~10

3.80(共13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下列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用一根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
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
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
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 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用刻度尺量出丝线的长即是
圆柱体的周长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绕过圆
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夯实基础
D
2.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为了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最佳选择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D
3.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 做一把分度值为1 m,长为100 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 打开地图,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然后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再进行换算
C. 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 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B
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K1-3-1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B
5.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 cm3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  )
A.量程50 mL,最小刻度值5 mL
B.量程50 mL,最小刻度值2 mL
C.量程100 mL,最小刻度值10 mL
D.量程100 mL,最小刻度值5 mL
D
6.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K1-3-2所示,20匝铜丝的长度为__________cm,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那么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0
0.8
偏小
7.小明采用如图K1-3-3所示的方法测定一枚硬币的直径。则一枚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__cm。
1.85
8.如图K1-3-4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mL。
26
9.小丽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她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总长度L1
C.用细铜丝的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错误的是________,应该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A
C
用细铜丝绕圈总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BEC(或DEBC)
10.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K1-3-5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mL,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0
70
偏大
能力提升
1.55
B
11.如图K1-3-6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_(填字母)。(共8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微专题1 综合能力题
1.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①总长为0.6 m的毫米刻度尺;②总长为1.5 m的厘米刻度软尺;③总长为20 cm的毫米刻度直尺;④总长为30 m的厘米刻度卷尺。配窗户上的玻璃时,应选用第__________种尺子;进行跳远比赛测量成绩时,应选用第__________种尺子;缝纫工裁剪衣服时,应选用第__________种尺子。(均填序号)



2.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个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W1-1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同学 实验序号 l/m m/g θ/度 30T/s
甲 1 1.0 30 4 60
2 1.0 40 4 60
3 1.0 50 4 60
乙 4 1.0 30 3 60
5 1.0 30 4 60
6 1.0 30 5 60
丙 7 0.8 30 4 54
8 1.0 30 4 60
9 1.2 30 4 66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摆动的周期与_________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摆动周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无关
摆动角度
摆动角度的大小无关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中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摆球质量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
3.只要你注意就会发现,夏天人们都爱穿白色或浅色的衣服,冬天爱穿深色或黑色的衣服,小明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两个铁片罐头盒,其中一个用点燃的蜡烛熏黑,如图W1-2甲,然后都装上盒子体积45的冷水,插上温度计,放在太阳光底下,1小时后发现熏黑罐头盒内温度计示数比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表面物体吸热能力比较强
(2)如果把两个罐头盒都换上同样多的开水,把温度计分别吊在两个罐头盒外1 cm处,不要碰到罐头盒壁,如图W1-2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熏黑的罐头盒外的温度计比没有熏黑的罐头盒外的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
(3)上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太阳能电池板是黑色的(共10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猜想与假设 ②评估 ③提出问题 ④分析与论证 ⑤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④⑤⑥②⑦
C.③①⑤⑥④②⑦ D.③①⑤④⑥②⑦
夯实基础
C
2.小明过生日时,爸爸给他买来一辆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车坏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的角度,他应该(  )
A.把车丢到一边,以免浪费学习时间
B.将车丢到垃圾桶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C.把车交给父亲,请他将其修好
D.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是否能修好它
D
3.锯子的锯齿“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了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块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块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块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
4.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的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
5.透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D
6.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______________,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_______________自己的错误观点。
合作与交流
修正或放弃
7.科学的核心是_________,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_________。
探究
探究
8.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张勤同学交流了下面的疑问:如图K1-4-1所示,如果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向上轻轻叠套起来,用手轻握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里面纸杯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丁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丁强同学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__________要

能力提升
素。其他同学将张勤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纸杯向上跳出”,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__________要素。(均填题中给定的要素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