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3-15 07: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六中:赵立新 (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较为重要的知识。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一课时,它与前面学过的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为下面探索三角形的更多的性质与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说明(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         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         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分析和画图验       证等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       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推理          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          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 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索和运用。 (2)三角形的稳定性。 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和探索。 二、教法说明 将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结合起来,以画一个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为条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师生互助互动,精诚合作,共同经历获得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题的能力,并采取了分组讨论法和发现法。 三、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运用多种方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注重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按所给条件进行操作,并能归纳概括发现探索规律。采取课前要求学生自主自学的预习方法;课堂体验、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的学习方法;课后总结、提高的复习方法。 某企业原有一个大型的三角架,架在两边的柱子上,企业现在想请工人师傅再做一个相同三角架,架在另两根柱子上,做成一个车棚,如果你是工人师傅,在不拆下原来三角架的前提下,如何做一个相同的三角架? 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 数据能尽可能少吗?
1 、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①以3cm 为一边画三角形
②以45°为一内角画三角形
1、一个条件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3cm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结论一个条件对应相等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5°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呢?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
(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
(1) 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6cm(3)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50°5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结论: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三角形不一定全等1、三个角对应相等
2、三条边对应相等
3、两条边及一个角对应相等
4、两个角及一条边对应相等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几种可能情况?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0°、60°、90°结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                     一定全等。3、三个条件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探究新知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AD=AD
∴ △ABD≌△ACD(SSS)
取出课前自制长度适当的木条,把它们分别做成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并拉动它们。你发现什么? 三角形的稳定性。 做一做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还存在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BCCB△DCBBF=CD或 BD=CF 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你能想出什么方法
让它们的形状不发生改变吗? 试一试探索与思考 小明有一块“飞镖”,想知道∠B和∠C
是否相等,他没有量角器,只有刻度尺,
你能帮小明想一个办法吗?
说明你的做法的理由。C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