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所以本课在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对声音有一定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也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之后要探究的新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实际,
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节课的难点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频率和振幅的有关概念。
(3)讲授法: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物理科学知识。
(4)对比法:通过对比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的概念。
2、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由不同乐器演奏音乐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环节,新课探究(20分钟)
新课探究分为三个知识的探究:探究声音的音调、探究声音的响度
探究声音的音色
1、探究声音的音调
(1)让学生感知说话声尖细与粗壮时,喉咙部位的振动情况。
(2)分辨比较钢尺快速振动与慢速振动时,声音的不同?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探究声音的响度
(1)比较大幅度敲击鼓面与小幅度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声的不同?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响度和振幅有关。
探究声音的音色
(1)比较木杆、金属棒、塑料棒、书本等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新课探究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由生活例子引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综合应用。(5分钟)
列举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让学生学会用声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并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分钟)
练习3-5个小题,通过题目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并且设置实验探究的题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掌握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第五环节:课堂知识小结。(5分钟)
小结的内容:
1声音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第六环节:学后反思。(2分钟)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大家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说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包括:
1声音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3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以上是我对《声音的特性》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整体设计,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