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6章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习题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6章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习题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2 18: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4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1. 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 结合实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意义。
课前预习
知识点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意义
1.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的发生可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攻击行为、领域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节律行为和__________。
2. 取食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________。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取食行为保证动物的生存。
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社群行为
食物
先天性的本能
行为
3.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4. 领域行为: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动物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领域行为利于动物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食物
配偶
领域
取食
繁殖
抚育后代
姿态
气味
鸣叫
5. 防御行为:不同动物之间往往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________捕食者的捕食,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如警戒色、保护色、拟态等)就属于防御行为。防御行为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6. 繁殖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繁殖行为保证动物的种族繁衍。
捕食
被捕食
防御
保护自己
防避敌害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
占有繁殖的空间
求偶
交配
孵卵
对后代的抚育
7. 节律行为:动物有________的、________的行为,如动物的迁徙、鸟类的换羽、哺乳类的换毛等。节律行为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
8. 社群行为: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__________,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社群中个体之间还出现了__________。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狮子、长臂猿、狒狒等。
周期性
有节律
分工合作
不同的等级
精巧点拨
1. 攻击行为是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行为,防御行为是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的行为,两种行为的本质区别是行为双方是否是同一物种。
2.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但并不是所有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都形成等级。例如白蚁群体中的蚁后只是负责产卵繁殖后代,不具备指挥和保卫群体的首领特征。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1. 蜜蜂用圆形舞和“8”字舞来告诉其他蜜蜂采蜜的方向,这一行为属于( )
A. 繁殖行为 B. 取食行为
C. 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
知识点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意义
B
2. 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B. 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C. 猫捉老鼠 D. 两狗争食
3. 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像一段树枝,这属于( )
A. 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 D. 节律行为
D
A
4.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 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B. 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 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 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5. 雌、雄中华螳螂交配后,雌螳螂往往吃掉雄螳螂,以保证自身和腹中“小宝宝”有足够的营养供给。这种行为属于( )
A. 防御行为 B. 社群行为
C. 取食行为 D. 繁殖行为
C
D
6.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 亲鸽衔虫喂雏鸽 B. 鸟占巢区并筑巢
C. 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D. 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7. 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 社群行为 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
C
B
8. “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A. 公鸡报晓 B. 海豚戏水
C. 蝙蝠捕捉蚊子 D. 鲤鱼产卵
9. 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
A. 攻击行为 B. 节律行为
C. 捕食行为 D. 繁殖行为
D
B
10.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 昼夜节律 B. 潮汐节律
C. 季节节律 D. 没有节律
11. 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
A. 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B. 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
C. 季节变化的结果
D. 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
A
A
12. 蚂蚁群体中有蚁后,个体之间有分工合作。这说明蚂蚁具有的动物行为是( )
A. 取食行为 B. 繁殖行为 C. 社群行为 D. 防御行为
13. 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 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 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 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D. 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C
D
14. 下列不是社群行为特点的是( )
A. 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B.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C. 成员不合群可离群独自生活
D. 群体内有等级次序
C
二、非选择题
15. (读图理解)观察下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________和种群的________是十分重要的。
(2)②属于________行为,③属于________行为,④属于________行为。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________行为。
(4)秋去冬来,大雁南飞时头雁引领雁阵齐飞,这说明大雁具有________行为。
防御
生存
繁衍
取食
繁殖
节律
先天性
社群
16. (资料分析)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有些蚁群中还有不能生殖的兵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
资料二 庞大的蜜蜂群体中,蜂后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蜂唯一的任务是与蜂后交配,工蜂承担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饲喂幼虫及蜂后等工作,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复杂的“舞蹈”语言相互传达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资料三 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资料四 一只失去雏鸟的北美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其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1)分析资料一和资料二可知,蚂蚁和蜜蜂都具有__________:该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__。
社群行为
组织
分工
等级
(2)没有信息交流,动物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当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________(填“语言”“动作”或“气味”,下同)告诉其他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而蚂蚁之间的通讯依靠的是________。
(3)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黑猩猩拿到香蕉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而北美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动作
气味
取食
繁殖
素养提升
动物的攻击行为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有的是肉体的进攻,有的是非肉体的(如装腔作势、恐吓、驱逐等动作)。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巢区是指动物在正常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地方,如觅食、活动、休息、筑巢、育幼等活动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范围较大。
绝大多数鸟类从遥远的南方返回繁殖地后,就积极地寻求异性来繁殖后代。雄鸟飞临巢区,便立刻占据一块安全、舒适、食物充足的领域来“割地称雄”,绝不许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的雄鸟)再进入这块地盘。于是它站在大树尖上高声歌唱,并且冲天而起,在自己的地盘上空兜着圈子飞一阵,再落到领域内。这是告诫其他鸟类“这块地盘是我的”。这样的炫耀式飞行还有招引雌鸟的特殊意义。
兽类同样要建立领域。例如,红羚羊因为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所以有固定的领地,它是用鸣叫警告对方不要来侵犯;鬣狗用气味来标定领地的界限,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只要是冒险越过这条看不见的边界,就会遭到反击。
提起兽类,人们会很自然地把它们和凶残一词联系起来。你可知道当同种兽类生活在一起时,即使在争斗中,除了凶残的一面外,还有着共同信守的“君子协定”——这是一种姿势语言。
在激烈的争斗中,弱者只要赶快跑开或趴在地上向强者求饶,强者就会饶它一命。兽类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为了生存下去,进行着激烈的争斗。一般表现为不同种类的弱肉强食,就是在同种类内也有领地之争、食物之争、繁殖季节争雌的搏斗等。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适应性,使同种类间的这一争斗,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不会发展成有灭绝种族之灾的大战。
非洲狮在战败时,会仰面躺下,向对方亮出柔软而易受攻击的腹部,胜利者见到这种情景,也就不再与它纠缠。得胜者从来不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去伤害对方,只要对手认输,它也就不再计较。
狼在搏斗中,谁战败了,就会侧着身子躺在地上,把自己的致命部位——咽喉部暴露在对手面前,这就意味着向对方表示屈服。
另外,兽类还有着一条天然的规矩,即母体对子代有着不言而喻的威慑力,所有的子代都不得和自己的双亲进行搏斗,它们对双亲是唯命是从的。
由于兽类中存在着这种“君子协定”和天然的规矩,才使得各种兽类在复杂的环境中,能继续繁衍生息下去,成为生物圈中的成员。
问题:同种动物之间因为争夺食物、配偶等发生的战斗,一般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样有什么意义?
示范答案:同种动物之间因为争夺食物、配偶等发生的战斗,一般不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使得各种动物在复杂的环境中,能继续繁衍生息下去,成为生物圈中的成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