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0 页的例2 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既是对本节课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包括不进位和进位加)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安排的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重点强调“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计算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指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为解决某一个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后形成的多种计算方法的集合体。因此本节课要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教材通过小棒图理解算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摆小棒时,通过一个小朋友提出“6-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引发了认知冲突。教材中展示了两种算法,又通过“还可以怎样算?”鼓励学生有更多的算法与同伴分享。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和前面加法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计算的道理,可以直接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而且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用小棒理解算理,有助于突破退位这个难点,本班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善于圈一圈,画一画,演示展示等,但是计算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热情。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能用“先算,再算”的句式表达计算步骤,并能正确口算。
经历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认真倾听等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个再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出示36-2=,36-20=的算式及计数器
(1)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说算法后,教师演示)
(2)思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是36-2,先用6个一减2个一,36-20,先用3个十减2个十;相同的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科书70 页例2 的情境图
(1)观察并提问: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已有的信息提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个别说后全班说)
2、 比较算式,引发冲突
(1)列出算式36-8=(),并板书:36-8= 36-2
(2)观察算式36-8 与36-2,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36-8个位6-8不够减,36-2个位6-2够减,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36-8这样的个位相减不够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36-8 与36-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个位不够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从而产生探究退位减法的心理需求。)
3、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师提出疑问,引导解决
怎样计算36-8=()?个位6-8不够怎么办呢?
先请学生拿出3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让学生自己尝试,并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是怎么算的?
(2)生小棒操作,尝试解决,师巡视。
(3)汇报交流反馈,展示多种算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多种方法:
拿一捆小棒直接去掉8 根,还剩2 根,再和没动的26根合到一起是28 根。
直接去掉6 根,还剩30 根,再打开一捆,去掉2跟还剩28 根。
右边的6 根不够减,接着打开一捆,合起来16根,在里面去掉8根还剩8根,再跟两捆合起来就是28根。
拿30 根小棒直接去掉8 根,还剩22 根,再和6 根合起来是28 根。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计算36-8 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初步体会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4、 多种方式,理解算理
(1)看操作过程:再次演示小棒的操作工程。
(2)说操作过程:让学生将操作过程再说一说。
(3)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用“把36 分成()和(),先算……再算……”的句式说一说,并板书。
(4)引导学生概括算法名称(如:退位拆分法)
(5)教师组织学生共同理解另外几种方法的算理并板书(如平十法,破十法等,重点教退位拆分法和平十法,其他学生如果没有提到,可简单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使思维过程更清楚,更有条理,从而理解算理,并能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再通过给方法取名字,更利于以后交流和表达。)
5、 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1)出示多种算法和小棒图,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说一说退位拆分法、平十法和破十法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其中的一捆小棒都要拆开呢?
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哪种方法,当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十位都要退1当10。
(2)师小结:个位不够减,十位要退1当10,这样的减法叫做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要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与思考,感知到个位不够减,只有拆开一捆小棒,才能相减的算理,从而体会理解“退位”,有效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
(三)专项练习,巩固算法
1、P70“做一做”第1 题:先圈一圈,再计算。
(1)学生自己尝试再同桌交流
(2)为什么这样画圈?
引导学生使用退位拆分法,并用“把36 分成()和(),先算……再算……”这样的句式说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棒图的画圈及说算法,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巩固算法。)
2、说出十位上的数再计算
(1)开火车说出十位上的数再计算
(2)分别说一说76-4和76-8是怎么计算的。
(3)观察左右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左边十位上的数不变,右边十位上的数要减1?这个1去哪里了呢?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个位够减,是不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不变,右边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退位和不退位减法的对比,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加深巩固对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当十的理解。)
(四)综合应用,提升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改编自数学书P72第6题)
(1)学生尝试解题。
(2)汇报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1)相同数位才能相减;(2)要判断个位够不够减,不够减,十位要退1当10;(3)减法是有顺序的,不能随意交换位置。)
2、游戏:桃子是谁的?
(1)依次出示46-8,34-5,54-8,54-3,根据猴子十位上的数确定桃子是谁的。并说一说判断方法。
(2)出示6□-5,引导学生说出两种情况,不退位时,方框里填几,退位时方框里填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不知道被减数的个位上是几是不能确定得数十位上的数是几的)
(3)出示69-□,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个位上是9减一位数肯定够减。
(4)出示87-□,再次巩固。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使练习内容更丰富,巩固了计算方法,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同时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大大提高了优等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回顾整理,总结方法
1、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2、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3、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当1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而且孩子们热情很高,比较兴奋,特别是动手摆小棒的过程中,课堂纪律就比较难控制,收放上还需要再想想办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想法百出,充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也能让孩子充分地说,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