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目录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4
精巧点拨
03
课前预习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1. 位置与分布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 联系与差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4)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5)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1.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势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土地__________,河网纵横。这里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长三角
长江
钱塘江
河口三角洲
低平
湿润
肥沃
鱼米之乡
丝绸之乡
3.长江三角洲区域拥有__________黄金水道和众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干线,以及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长江
公路
铁路
港口群
航空港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4.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__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业基地。
5.作为中国规模__________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作用。
经济
文化
教育
科研
文化
最大
辐射带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6.___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__省行政中心,有“_________”的美誉。________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__________高新区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南京
江苏
六朝古都
南京
苏州
7.填图。
(1)在图7-4-1中相应的位置分别填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南京和杭州。
(2)在图7-4-1中相应的位置分别填注东海、长江、太湖。
精巧点拨
1.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河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发达,经济水平高,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中国城市分布稠密区。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1)主要职能: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2)发展优势。
①位置优越:地处长江的入海处,位于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②交通便利: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会处,是中国沿海主要的枢纽港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会。③发展基础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现代工业发展早,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同步训练
1.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省的东北部
B. 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
C. 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D. 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
知识点①: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夯实基础
C
2.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 )
A. 京津唐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辽中南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苏常熟,天下足”,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据此完成3~4题。
3.长江三角洲被誉为( )
A. “天府之国” B. “聚宝盆”
C. “鱼米之乡” D. “塞上江南”
C
4.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 位于亚热带,热量充足
B. 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C. 河流与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D. 地处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低平
D
5.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是( )
A. 武汉 B. 重庆 C. 南京 D. 上海
知识点②: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D
6.下列有关上海对长江流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水能资源丰富
B. 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港口
C. 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D. 全国举足轻重的科技教育中心
A
7.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总部通常设在上海,主要原因是上海( )
A. 劳工供应最充裕 B. 市场辐射能力最强
C. 资金筹集最方便 D. 信息传播最便捷
B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据此读长江三角洲城市人口分布示意图(图7-4-2) 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同城效应”示意图(图7-4-3), 完成8~9题。
5.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是( )
A. 武汉 B. 重庆 C. 南京 D. 上海
知识点②: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D
8. 图示区域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9. “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长江水运 B. 航空运输
C.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 海洋运输
B
C
10.张先生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做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是重要的能源产地 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④妨碍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11.上海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具有的优势有( )
①科技力量雄厚 ②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③拥有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 ④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特色显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D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示意图长江三角洲区域以约占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生产出约占全国19.5%的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据此读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图7-4-4),完成12~13题。
知识点③: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2.下列城市中,属于浙江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港口的是( )
A. 宁波 B. 苏州
C. 绍兴 D. 无锡
13.南京、镇江、上海等城市除沿铁路线分布外,还共同沿__________分布。( )
A. 海岸线 B. 河流
C. 山脉 D. 湖泊
A
B
14. 浙江北部有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等较大城市,其中号称“中国丝都”的城市是( )
A. 宁波 B. 杭州 C. 舟山 D. 湖州
B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出炉,前10名中江苏省南部有6个县级市入围。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石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石化产业的先进代表。据此完成15~16题。
15.江苏省县级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优势条件有( )
①位于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②依托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③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大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C
16.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石油化学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A. 庞大的市场需求 B. 丰富的石油资源
C. 丰富廉价的土地 D. 丰富的水能资源
A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9年11月5—10日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第二届进博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 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能力提升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图7-4-5)。
(1)长江三角洲区域处于“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江”是指__________,其发达的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濒临黄海和__________海,通过远洋航线可通往世界各地。
长江
东
(2)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举办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是__________ 。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模式是__________(填“前店后厂”或“一核两翼”),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有“六朝古都”美誉的__________。
②
一核两翼
南京
(4)长江三角洲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兴盛,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在古代,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其终点是图中城市__________(写序号及名称)。
(5)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是__________发达。
④杭州
交通
素养提升
材料一 2019年10月18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省嘉兴市乌镇开幕。本届博览会共展出60余家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乌镇以其便捷的交通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为迎接大会召开,乌镇已实现景区5G网络全覆盖,并对多个精品酒店进行特别布置。
材料二 乌镇景观图 (图7-4-6)。
分析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对乌镇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提高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完善交通;完善通信、住宿等基础设施;促进传统文化和建筑保护,加强旅资源保护;开展环境治理,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