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归园田居
1
陶
渊
明
学习目标:
1、熟读诗歌,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重点)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重点)
3、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难点)
学习任务一 熟读诗歌,理解诗意
朗读文本,给下面的字注音:
羁( )鸟 守拙( )
荫( ) 暧暧( )
墟( ) 樊( )笼
zhuō
jī
fán
xū
ài
yìn
初读感知
学习任务二 品读诗歌 解读诗意美
诗歌的标题是《归园田居》,如果请你结合诗歌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段话,你将如何写?
文本探究
对象、地点、原因、结果
学习任务三 赏读诗歌 品味意境美
诗人脱离了令他厌恶的官场,回归让他热爱的田园,在田园中放飞自我!那是一幅怎样的田园图景让作者如此欢喜?
文本探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这是一幅宁静、闲适、自由、恬淡、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文本探究
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静
动
有声衬无声
以动衬静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近景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加彩色渲染,称为“单线平涂”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洁,朴素
铺陈,华丽
朱自清: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赏析诗句:这几句历来为人称道,你怎么看?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①白描的手法,写了古朴村落、袅袅炊烟、深巷狗吠、桑树颠的鸡鸣等意象;②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看到的村落和炊烟是静景,听到的狗吠和鸡鸣是动景,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村居图;③寄寓了诗人的美好情操和回归田园的快慰心情。
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总结主题
学习任务四 慧眼识人 理性选择
53岁的曹操,锐意进取,广纳贤士,志在天下;而41岁的陶渊明,选择了远离官场,退守田园!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文本延伸 心灵碰撞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知识分子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听到那可贵的忧国忧民的声音,看到那颗超凡脱俗的清净本心。
2、选择归隐也是对黑暗现实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不愿意同流合污,那就独善其身,以归隐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社会责任来看,他的选择是消极的,但是,一介书生,面对乱世,除了无奈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所以陶渊明能固守节操,也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曹操、陶渊明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不管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要活得真实。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山山水水总关情
——山水田园诗鉴赏
拓展学习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概念解说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常见意象与意境
第一组:
① 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③情感: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二组:
①意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2.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3.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渲染烘托、虚实结合、 白描细描、
对比衬托、比喻、象征、拟人等
常见手法
①描写景物之角度
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 嗅觉等
③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等
④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平淡自然、
真淳质朴、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实结合
点与面的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空山、松间明月、清泉、莲、渔舟等清新自然的景色,渲染了一种闲适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向往田园宁静生活的感情。
动静结合。月光洒满松树是静景,清泉流淌、浣女笑归、渔舟划过、莲叶摇动是动景,以动衬静,衬托出山间的清幽静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巩固练习
拓展阅读: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