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你是人间四月天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你是人间四月天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22:2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5课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双轻líng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2)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án 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3)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 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
(4)当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属。
(5)燕语呢喃 ,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用法相同的义项。


pīng
guān miǎn
ní n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叱咤风云 冠免堂皇 吉人天相 戛然而止
B.张慌失措 周道如砥 本色当行 任劳任怨
C.恰如其份 精神矍烁 孜孜不倦 妙手回春
D.风声鹤唳 相形见绌 脍炙人口 风雪载途
D
【解析】A.冠冕;B.张皇失措;C.恰如其分,精神矍铄。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市开展的扫黑除恶整治工作中,劫后余生的“村霸”刘某痛改前非,成了全村最热心的保洁员。
B.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先是孟晚舟事件,然后介入安卓系统与华为的合作,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C.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娄底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D.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A
【解析】A.“劫后余生”指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不合语境。
4.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D
【解析】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浸润”。
5.这个春天,当全国人都宅在家里的时候,却有一群无所畏惧的人,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不顾生命危险,冲到一线,他们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是抗击疫情路上的逆行者!下面是《最美的逆行者》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宏伟/但定要虚怀若谷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须清澈明净
林徽因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曲,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一)现代文阅读(13分)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和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6.第②段中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作者用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 的心情。(2分)
7.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1) ;
(2) 。(4分)
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比喻
新奇、喜悦
8.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9.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4分)
从“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方面来谈即可。
A
清平乐·雪 孙道绚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10.最后一句“无奈熏炉烟雾”中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无奈?请简要分析。(2分)
因为房内熏炉的烟雾使得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喜爱雪的词人对此感到无奈。
11.《咏雪》中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喻雪花之姿,这句与本词中哪一句相近?都表现了雪的什么特点?(3分)
“未若柳絮因风起”与“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一句相近。都表现了雪花轻盈飘逸的特点。
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③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④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⑤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xiá)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⑥而死。
郁离子⑦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⑧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狙:猕猴。②部分:部署,分派。③什一:十分之一。④棰:棍棒。⑤假:依靠。⑥馁:挨饿。⑦郁离子:刘基笔名。⑧道揆(kuí):准则,法度。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1分)
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赋什一以自奉X
(2)则加鞭棰焉
(3)相与俟狙公之寝
(4)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征收)
(鞭打)
(等候)
(穷尽)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楚人谓之狙公 山之果
B.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 征于色,发于声
C.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一食或尽粟一石
D.惟其昏而未觉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解析】A.代词,他/的;B.在;C.有的/有时;D.表递进/表转折。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2)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猴子们都非常害怕,苦于(这种生活),但不敢违抗(他)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并被他奴役呢?
B
16.狙公最终挨饿而死,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全文内容,做简要回答。(2分)
靠权术奴役他人,最终没有好结果。(或:自食其力是为人的重要准则;或:不劳而获是要不得的。)
【译文】楚国有个人以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叫老猴率领着(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征收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狙公,(狙公)就鞭打(它们)。猴子们都非常害怕,苦于(这种生活),但不敢违抗(他)。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对众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吗?”(众猴)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没有狙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猴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并被他奴役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众猴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着,就打破栅栏毁坏笼子,拿走狙公的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挨饿而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