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2 22: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目录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4
精巧点拨
03
课前预习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地理位置
1.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省,简称“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_____部,东、北两面与__________及__________为邻;西接_________________;南连__________,与__________隔海相望。
二、地形特征
3.东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__________状的三带。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东北
朝鲜
俄罗斯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山东半岛
平原
丘陵
山地
半环
三、气候特征
4.东北地区属__________气候,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自南向北跨__________带、__________带与__________带;降水多集中在__________季,冬季__________较多。
温带季风
寒冷漫长
温暖短暂
暖温
中温
寒温

降雪
5.填图。
(1)在图6-1-1中相应的位置填注东北三省的简称以及主要城市哈尔滨、长春和沈阳。
(2)在图6-1-1中相应的位置填注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黑龙江、乌苏里江、黄海和渤海。
精巧点拨
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东北地区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地表结构大体呈现“山水环绕,内部是平原”的半环状分布。
3.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4.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多雪。
5.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因气温和降水不同,长白山上的植被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
同步训练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略图( 图6-1 -2),完成1 ~2题。
1.下列省区不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知识点①: 地理位置
夯实基础
C
2.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有关东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与俄罗斯、韩国接壤 B. 濒临东海和南海
C. 北极圈穿过东北地区北部 D. 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相邻
4.流经黑龙江省北侧,属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的是(  )
A. 松花江 B. 黑龙江 C. 辽河 D. 乌苏里江
B
D
B
5.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 松嫩平原 B. 长白山 C. 乌苏里江 D. 华北平原
知识点②: 地形特征
D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东北地区地形示意图(图6-1-3),完成6~7题。
6.东北地区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  )
A. ①长白山脉、②大兴安岭、③小兴安岭
B. ①长白山脉、②小兴安岭、③大兴安岭
C. 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D. ①大兴安岭、②长白山脉、③小兴安岭
C
7.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冲积而成,下列有关这三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松花江 B. 乙是乌苏里江
C. 丙是黑龙江 D. 丁是松花江
8.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可概括为(  )
A. 三山夹两盆 B.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C. 中间高,四周低 D. 地表坦荡
D
B
读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6-1-4),完成9~10题。
9.北极村平均气温最低,下列对其成因分
析正确的有(  )
①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少 ②离冬季风源
地近,影响大 ③地势高峻,平均气温低
④夏季风吹不到,缺乏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③: 气候特征
A
10.造成甲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位于迎风地带,降水多,气温低
B. 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
C. 位于长白山脉,海拔高,气温低
D. 位于大兴安岭,海拔高,气温低
D
11.下列节日或活动中,最常见于东北地区的是( )
B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19年12月26日,第十四届长白山雪文化旅游节开幕。该雪文化旅游节举办时间从2019年12月持续至2020年4月,历时5个月。旅游节期间配套举办了多项冰上项目活动。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列活动项目中,不可能出现在长白山雪文化旅游节中的是(  )
A. 越野滑雪赛 B. 帆船比赛
C. 火山温泉节 D. 雪狂欢乐节
B
13.长白山能举办冰雪活动的自然因素不包括(  )
A. 海拔高,气温较平原地区低
B. 纬度高,低温时间长
C. 靠近冬季风源地,影响时间长
D. 靠近太平洋,湿润水汽充足
D
14.对于长白山的开发,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开展朝鲜族民俗体验活动
B.在山上垦荒养殖业,扩大粮食生产面积
C.发展登山观光旅游业
D.在山上种植人参、灵芝
B
15. 白云峰是长白山的主峰,耸立于天池西侧,海拔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登上白云峰有“一览众山小”之势。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图6-1-5)和白云峰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图6-1-6),完成下列问题。
能力提升
(1)东北地区有“白山黑水”的地形特点,其中“黑水”指图中的__________河流。(填序号)
(2)图中A是__________海,B是__________(国家)。
(3)一名登山运动员在图6-1-6中的M地测得气温为25℃,该测温时间可能在__________(填季节)。此时白云峰顶是否有积雪分布?请说明理由。

日本
朝鲜
夏季
无积雪分布。原因是M地与白云峰顶的相对高度为2 091米,因此推断白云峰顶气温约为12.4℃,气温高于0℃,无冰雪形成。
(4)由图6-1-6可知,同类植被在乙侧的生长位置更高,由此可知乙侧是__________(填“南坡”或“北坡”)。
(5)请分析白云峰乙侧的植物生长位置更高的原因。
南坡
乙侧为南坡,南坡向阳,光照强,热量比北坡充足;南坡为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因此适合植物生长。
素养提升
材料一 采冰景观图 (图6-1-7)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景观(图6-1-8)。
材料二 每年进入12月,哈尔滨冰雕的取冰工作就陆续开始了,并持续一个多月时间。这时的松花江江面气温接近零下30℃,冰层厚度达到30厘米。
作为中国“冰城”,每年一度的采冰在哈尔滨是件“大事”。据记载,满语里的“哈尔滨”意为“晒网场”,过去人们夏天忙着打鱼,冬天则就地取材在松花江采冰。哈尔滨的采冰历史可追溯至百年以前,当时在哈尔滨采的冰主要用于制造冰窖和冰库来保存食物,剩余的冰块则用来制造冰雕。随着用冰需求的增加,冬季采冰工作便成了一种职业,继而形成采冰文化。
冰块由冰晶不断生成、不断长大形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挠晶核的长大过程,松花江水流稳定,冰晶核在冬季特定的温度下不断生成又不断被打破,于是就生成了致密均匀、通体透明的冰块,这种优质冰
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合适的原料。如果用自来水制作冰块,冰里会有气泡,既不结实,也不美观,无法达到制作冰雕的要求。如今由松花江冰块制作而成的冰雪大世界以及满城的冰灯、冰雕等已经成为哈尔滨冬季最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默默无闻的采冰人。每逢采冰季,江面气温极低,冰层又厚又硬,即便采冰人铆足了劲,用钢铁做的冰镩也难以凿穿冰面。凿好的每块冰重达700千克以上,冰块出水时,还要叠加上水面强大的吸附力,更显得沉重。除此以外,出于安全考虑,起重机等机械是无法进入冰面中央作业的,该区域的采冰全凭人力完成。采冰人每人身上绑一个绳子,大家一起合力拉绳子把冰块拖出水面。所以采冰人会被当地人习惯性地称为“松花江上的纤夫”。
(1)分析哈尔滨的采冰工作一般在12月开始的原因。
(2)简述在松花江采冰的优势。
哈尔滨12月气温极低,河流封冻时间较长,冰层较厚;冰块主要用于建造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适宜在旅游旺季开始前进行采冰工作。
哈尔滨毗邻松花江,冰块运输便利、成本低;松花江流量稳定,冰块致密均匀、通体透明,质量好。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