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06: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文学常识:现代诗歌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凤凰涅槃》、 《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背景链接
扶夷江
天一巷
对下句,猜人物
导读识人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字鼎堂,号尚武,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历史学家。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
导读识人
导读识人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作 者 简 介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
——梁漱溟《赠郭某》
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周扬
导读识人
自由朗读,本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进行朗读?
自由宏阔
雄奇奔放
强力炽热
朗读辨境
找出文中描绘了哪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
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北冰洋、太平洋、地球”,这些无疑都是传统诗歌中没有的知识,而作者将它们罗致入诗,这就是一种大胆创新。他的视野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的范围,达到了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的宽度,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使郭沫若的诗对怀有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人特别有影响力。
朗读辨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朗读辨境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朗读辨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研读析旨
扶夷江
天一巷
写作背景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研读析旨
扶夷江
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研读析旨
扶夷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
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研读析旨
扶夷江
题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研读析旨
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
1、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
2、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语言生动,直抒胸意
3、进取、乐观的精神,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
课本第11页“学习提示”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
郭沫若的这首诗,呼唤“大破坏、大创造”,也是“五四”精神的表现。所谓“大破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所谓“大创造”,就是要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炉 中 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拓读明技
扶夷江
对比阅读《炉中煤》: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拓读明技
扶夷江
对比阅读《炉中煤》: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炉中煤》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拓读明技
扶夷江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诗境想象的奇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拓读明技
扶夷江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直抒胸臆的特色
“炉中煤”,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
而诗里一再谈起的“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
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象旺盛的煤火一样。
全诗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课外阅读郭沫若《天狗》,感受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拓读明技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郭沫若(《序我的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10月
郭沫若1892——1978
1918年开始写诗。1919年《学灯》上发表诗作。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建立了创造社。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0年。
1937年归国参加抗战,领导抗日文化宣传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并历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