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课前重点字词回顾
庖丁解牛: ( ) 足之所履: ( )
肩之所踦(yǐ): ( ) 砉(xū)然向然: ( )
奏刀騞(huō)然:( ) 技盖至此乎: ( )
进乎技矣: (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
批大郤: ( ) 导大窾: ( )
因其固然: ( ) 技经肯綮之未尝: ( )
而况大軱乎: ( ) 良庖岁更刀,割也:( )
族庖月更刀,折也:( ) 新发于硎: ( )
彼节者有间: ( ) 如泥委地: ( )
踌躇满志: ( ) 善刀而藏之: ( )
好“道” 用“道” 重“道”
——庖丁解牛
单 元 导 学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1.了解庄子和《庄子》的知识,积累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素 养 目 标
第一部分
关于庄子与《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了解庄子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
二、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
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②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逍遥自得。
有关庄子思想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了解《庄子》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体会到了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
他主张无所作为,颐养天年,并对生死、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
第二部分
关于解牛之“道”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庖丁的闪光点在哪?
庖丁炫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出神入化——?
庖丁 好“道”——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自然规律
始臣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不懂规律)
(懂得规律)
(运用规律)
出神入化之境界,原来是
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
庖丁用“道”——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无道
衬有道
出神入化之境界,原来是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有技无道
无技无道
有技有道
庖丁重“道”——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出神入化之境界,原来是
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第三部分
关于养生之“道”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牛之道”&“养生之道”?
思考: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牛之道”&“养生之道”?
庖丁的“解牛之道”: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
相似之处:
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
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顺应自然。
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
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重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承认知识的地位,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顺应自然之道。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解牛—养生—处世
我们……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3.要热爱本职工作。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5.做事要循序渐进。6.办事要有灵活性,随机应变,不能蛮干,不能硬碰硬。……10课后思考作业:
有人把庖丁的人生哲学概括为九个字:
明其位 做好事 求自在
请结合《庖丁解牛》所学所思,说说对这九个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