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件(共7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件(共7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06: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1张PPT)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加来道雄
(1947—今)
加来道雄(MichioKaku)博士,美籍日裔人,和族,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著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超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著作都广受赞誉, 《构想未来》、 《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刨根究底( páo ) 撒手人寰( huán)
湮 没 ( yán ) 惊 诧 ( chà)
栅 栏 ( zhà ) 畏葸不前( xǐ )
五彩斑斓( lán ) 目 眩 (xuàn)
鄙 视( bǐ ) 冷嘲热讽( fěng)
杜 撰(zhuàn) 怪 诞 ( dàn)
字词掌握
背景展示
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书记述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本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就选自这部书,本文通过介绍对自己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说明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构图解结
一、(1 段) 全文总括:全文总纲,点明后面的写作内容。(记叙了作者在童年的两件趣事,以及作者是如何由这两件趣事来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的)。
二、(2-11 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1.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
2.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
三、(12-18 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1. 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
2. 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课后积累与拓展
加来道雄划分的三类不可能事物
  第一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实现,但它们并不违背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它们可能在21世纪或22世纪变成现实,它们是:力场、隐形术、移相器和死星、隐形传送、心灵感应、意志力、机器人、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星际飞船、反物质和反宇宙。
  第二类不可能:它们是一些位于我们现在了解的物理学领域边缘的技术。人类或许能在一千年或数百万年后真正弄明白它们。这些科技是:比光速更快的旅行、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
  第三类不可能:它们是一些违背人们现在已知的物理学理论的技术。如果它们最终被证实有可能实现,这些科技将让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些科技是:永动机和预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879——1955)
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正确的方法,Y是努力工作,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一样有用。”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5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县;1936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他在台北读中学,在密西根大学读大学本科与研究院,於1962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民大会堂
罗马斗兽场
北京故宫
悉尼歌剧院
苏州园林
埃菲尔铁塔
丽江古城
哥特式建筑
王家大院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7)
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
1、地域广阔
2、历史悠久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第一部分: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 -二)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五)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结构方法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第三部分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九)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屋脊
筒瓦、戗兽、脊吻
门环
霸王拳
三幅云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小结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亭子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鹳雀楼
四、作者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罗马凯旋门
北京琉璃牌楼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天坛皇穹宇
欧洲圆亭子
华表
外国纪念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