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3.了解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探究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用停表测量时间
课时重点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课时难点 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规范要求
知识梳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符号为__________;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和纳米(nm)等。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
米
m
2.单位的换算关系:
(1)1 km=________m=________mm=_________μm=_________nm。
(2) 1 m=__________d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103
106
109
1012
10
102
103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较精密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怎样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认: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__________,根据要求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量程
(3)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___________________。
(4)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得斜视。
(5)读:估计值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
(6)记:记录的测量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既要记录_____________,又要记录__________,还要注明单位。
被测物体的一端
下一位
准确值
估计值
5.误差:
(1)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__。
(2)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__________,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误差
测量误差
减小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比秒大的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等。
7.单位的换算关系:1 h=__________min,1 min=__________s,1 s=__________ms,1 ms=__________μs。
8.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__。
60
s
60
秒
1 000
1 000
钟、 表
知识点4:时间的测量
课堂演练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
1.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
A.80 m B.80 dm
C.80 cm D.80 mm
C
2.单位换算:
(1)常用签字笔的直径是0.7 cm=______________m。
(2)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3 km=________________cm。
3.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56__________。
(2)一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8__________。
(3)北京市至上海市的铁路线长为1 486__________。
(4)一扇门的高度大约为2.35__________。
7×10-3
6.4×108
cm
km
m
μm
思路点拨:
要熟记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长度估测题必须要正确认识1 m、1 dm、1 cm等有多长。
知识点2:怎样使用刻度尺
4.如下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
B
5.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 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展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卷尺是( )
A.量程0~2 m,分度值1 cm
B.量程0~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0~1 m,分度值1 cm
D.量程0~15 cm,分度值1 mm
A
6. 如图1-2-2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7.50
7.如图1-2-3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__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
乙
2.80 cm
思路点拨: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①零刻度线的位置:如零刻度线磨损,可选用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
②量程: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应换用其他合适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同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熟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好此类题的关键。
知识点3:误差
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
9.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的结果应记为( )
A. 2.36 cm B.2.357 cm
C. 2.35 cm D.2.4 cm
A
思路点拨:
真实值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所得到的一般为测量值,测量工具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只决定测量值是否更接近真实值,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避免,而测量过程中的错误却是可以避免的,是不该发生的。所以可以用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仪器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式减小误差。
知识点4:时间的测量
10.校运会百米赛跑中记录成绩最合适的工具是( )
A.停表 B.刻度尺
C.手表 D.电子表
A
11.如图1-2-4所示,该停表的分度值为( )
A.1 s
B.0.5 s
C.0.2 s
D.0.1 s
A
12. (2019广东) 图1-2-5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335
13. 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 min 24 s,如图1-2-6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s。
s
0.2
思路点拨:
要明确时间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测量时间工具(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堂检测
1.(3分)“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1-2-7),图中行“夸赞礼”的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5 m
B.1 m
C.1.5 m
D.3 m
C
2.(3分)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
D.人心脏跳动一次
D
3.(2分)如图1-2-8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B
3.45
4.(2分)如图1-2-9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甲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_cm。图乙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_cm。
2.4
2.40
5.(2分)停表的指针如图1-2-10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s。
126
6.(2分)如图1-2-1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0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8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要进行单位换算。请完成下列填空:
(1)0.072 km=7.2×_______m=7.2×______dm=7.2×______cm。
(2)12.8 mm=1.28×__________m=1.28×__________km。
(3)10 nm=1.0×__________cm=1.0×__________m。
(4)12 min=__________s。
10
102
103
10-2
10-5
10-6
10-8
720
8.(8分)(1)如图1-2-12甲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min 4.4 s(或184.4 s)
(2)小平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1-2-12乙所示,请指出测量中的三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面相垂直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