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目录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人多地少
1. __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2.中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_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__位。“__________”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3.中国土地资源齐全,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土地类型。其中__________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土地
960万
3
人多地少
耕地
林地
草地
草地
耕地
林地
4.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旱荒漠,以及__________上的高寒荒漠等。
三、区域差异明显
5. 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__________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低缓__________地区。
6. 中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边远山区,____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新疆
内蒙古
青藏高原
季风
平原
盆地
丘陵
东北
西南
东南
7. 中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内陆地区。
8. 南方多____________; 北方平原广阔,__________; 南方气候湿热多雨,以__________为主; 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以__________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______________为主。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北部
西部
丘陵、山地
耕地多
水田
旱地
草地和荒漠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精巧点拨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2)类型齐全;(3)各类土地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草地多,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4)后备土地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6)各地土地资源质量差别大。
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分布特点:
土地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 水田 湿润区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
旱地 半湿润区
草地 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林地 湿润、半湿润区 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
难以利用的土地 干旱、半干旱区 西北内陆、青藏高原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人多地少
1.读图3-2-1,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土地资源总量小
B.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C.人口众多
D.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
2.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其根据是
( )
A.土地利用类型少
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
D.难以利用的土地少
B
读图3-2-2,完成3~4题。
知识点② 类型齐全
3.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A. 林地 B. 可利用草地
C. 建设用地 D. 耕地
4.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B
D
5.图3-2-3所示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 林地
B. 耕地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B
读图3-2-4,完成6~8题。
知识点③ 区域差异明显
6.与图中①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7. ①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水田 B. 旱地
C. 草地 D. 林地
8.(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甲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 种植业 B. 林业
C. 畜牧业 D. 水产养殖
A
C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中国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9年的22.96%,并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据此,读图3-2-5,完成9~10题。
9.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 ②西南 ③西北 ④东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下列做法切实可行的是
( )
A. 严禁采伐森林 B. 平原地区一律栽树
C. 大量进口木材 D. 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D
D
11.(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图3-2-6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土地利用结构图”,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草地、耕地
B.林地、耕地
C.耕地、草地
D.草地、建设用地
C
12.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原因有( )
①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②大规模植树造林,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③人口基数大,随着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加 ④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多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知识点④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读图3-2-7漫画,完成13~14题。
13.图示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草场退化 B. 土地荒漠化
C. 全球变暖 D. 水土流失
B
14.下列能改善图中反映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③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④植树种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5.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 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 人口多,耕地破坏严重
D
16.(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图3-2-8,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约___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__________%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把实行“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7
20
持续增长
不断减少
计划生育
(4)目前,我国耕地正在逐年减少,分析减少的原因。
随着人口的增多,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快,城市规划范围不断在扩大,占用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可耕种面积减小。
17.读图3-2-9,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耕地类型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这两种类型都分布在东部__________区;土地类型④为__________,该类型与乙图中的__________区分布较吻合。
(2)甲图中①②两种类型存在明显不同,从降水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
水田
旱地
季风
草地
半干旱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区,以水田为主;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半湿润区,以旱地为主。
(3)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应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等。
素养提升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的人口膨胀,工业化进程加快,森林中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防御和控制森林火灾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人为引发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区居民烧荒、烧炭,这种情况占了31%以上。为此,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帮助山区居民脱贫脱困,过上好的生活,也是当务之急。另外,我国近20%的森林火灾是由于上坟烧纸引起,每年的清明时节,既是祭扫的高峰期,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如何引导和教育民众摒弃传统祭扫陋习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森林火灾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导致气温升高。严重的森林火灾还会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并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不断提高林火管理技术。
①加大巡护巡查力度;②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③多投入高精尖技术的应用;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⑤大力倡导文明祭扫;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为了减少森林火灾,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