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解答题)——大数据之五年(2018-2022)高考真题汇编(新高考卷与全国理科)
一、解答题
1.(2022·浙江)在 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 .
(Ⅰ)求 的值;
(Ⅱ)若 ,求 的面积.
2.(2022·新高考Ⅱ卷)记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其对边分别为a,b,c,分别以a,b,c为边长的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依次为 ,已知 .
(1)求 的面积;
(2)若 ,求b.
3.(2022·全国乙卷)记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1)若 ,求C;
(2)证明: .
4.(2022·全国乙卷)记 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1)证明: ;
(2)若 ,求 的周长.
5.(2022·北京)在 中, .
(I)求 :
(II)若 ,且 的面积为 ,求 的周长.
6.(2022·新高考Ⅰ卷)记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若 求B;
(2)求 的最小值.
7.(2022·新高考Ⅰ卷)已知点A(2,1)在双曲线 C: 上,直线 交C于P,Q两点,直线
AP,AQ的斜率之和为0.
(1)求 的斜率;
(2)若 求 的面积.
8.(2021·新高考Ⅱ卷)在 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
(1)若 ,求 的面积;
(2)是否存在正整数a,使得 为钝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2021·北京)已知在 中, , .
(1)求 的大小;
(2)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 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出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 ;②周长为 ;③面积为 ;
10.(2021·天津)在 ,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
(1)求a的值;
(2)求 的值;
(3)求 的值.
11.(2021·新高考Ⅰ)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ac,点D在边AC 上,BDsin∠ABC=asinC.
(1)证明:BD = b:
(2)若AD = 2DC
.求cos∠ABC.
12.(2020·新课标Ⅱ·理) 中,sin2A-sin2B-sin2C=sinBsinC.
(1)求A;
(2)若BC=3,求 周长的最大值.
13.(2020·新高考Ⅰ)在① ,② ,③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 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是否存在 ,它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 ,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4.(2020·天津)在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Ⅰ)求角C的大小;
(Ⅱ)求 的值;
(Ⅲ)求 的值.
15.(2020·江苏)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1)求 的值;
(2)在边BC上取一点D,使得 ,求 的值.
16.(2020·北京)在 中, ,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
(Ⅰ)a的值:
(Ⅱ) 和 的面积.
条件①: ;
条件②: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7.(2020·浙江)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bsinA= a.
(Ⅰ)求角B;
(Ⅱ)求cosA+cosB+cosC的取值范围.
18.(2019·江苏)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a=3c,b= ,cosB= ,求c的值;
(2)若 ,求 的值.
19.(2019·天津)在 中,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
(Ⅰ)求 的值;
(Ⅱ)求 的值.
20.(2019·全国Ⅲ卷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B;
(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c=1,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21.(2019·北京)在△ABC中,a=3,b-c=2,cosB=- .
(I)求b,c的值:
(II)求sin(B+C)的值.
22.(2019·北京)在△ABC中,a=3,b-c=2,cosB=- .
(I)求b,c的值;
(II)求sin(B-C)的值.
23.(2019·全国Ⅰ卷理)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sinB-sinC)2=sin2A-sinBsinC。
(1)求A;
(2)若 ,求sinC.
24.(2018·全国Ⅰ卷理)在平面四边形 中,
(1)求 ;
(2)若 求 .
25.(2018·天津)在 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 .
(Ⅰ)求角B的大小;
(Ⅱ)设a=2,c=3,求b和 的值.
26.(2018·北京)在△ABC中,a=7,b=8,cosB=- ,
(Ⅰ)求∠A:
(Ⅱ)求AC边上的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解:(Ⅰ) 由于 ,则 .
由正弦定理可知 ,则 .
(Ⅱ)因为 ,则 .
故 ,
则 , 的面积 .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由,易知,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出sinC,最后由正弦定理可求得sinA;
(Ⅱ)根据A,C的正、余弦值,求出sinB,再由正弦定理求出a,代入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答案】(1)解:∵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为 ,
∴ ,即 ,
由 得: ,
∴
故 .
(2)解:由正弦定理得: ,故 .
【知识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先表示出,再由求得,结合余弦定理及平方关系求得,再由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2)由正弦定理得,即可求解.
3.【答案】(1)解:∵
且
∴
∵sinB>0
∴
∴C=C-A(舍)或C+(C-A)=π
即:2C-A=π
又∵A+B+C=π,A=2B
∴C=
(2)证明:由 可得,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可知,
,化简得:
,故原等式成立.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 ,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出;
(2)由题意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展开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简即可证出.
4.【答案】(1)证明: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即 ,
所以 ;
(2)解:因为 ,
由(1)得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则 ,
所以 ,
故 ,
所以 ,
所以 的周长为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再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角为边,从而即可得证;
(2)根据(1)的结论结合余弦定理求出 ,从而可求得 ,即可得解.
5.【答案】(I) ,根据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可得 ,可得 ,所以 ;
(II)∵ ,∴ , ,由余弦定理 ,得 ,所以 周长为 .
【知识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即可;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 ,再由余弦定理求得 ,即可得 周长.
6.【答案】(1)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故 .
(2)因为
所以
所以
由余弦定理
所以
当且仅当 ,即 时取得等号,
综上, 的最小值为 .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先由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化简得 ,再由诱导公式,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得 ,可得B;
(2)由诱导公式求得 , ,再结合余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得 ,并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
7.【答案】(1)因为点A(2,1)在双曲线 上,所以有
解得 ,所以双曲线
设直线 ,
联立 消去y得到
显然 ,否则不可能有两个交点,
而 ,
由韦达定理得 ,
因为直线AP,AQ的斜率之和为0,
所以
所以 所以
即 ,
所以有 ,
将韦达定理代入化简得 ,
而当 ,此时直线 为 ,易知恒过定点 ,故舍去,
所以 ,此时满足 .
(2)又由(1)易知 ,
且
依题可设AP斜率为 , 斜率为- ,
则由夹角公式知(后面补充证明) ,
由对称性易知,只需考虑 的情况就行,
所以有 ,解得 或 (舍).
而 ,同理 ,
而 ,
另一方面,联立 ,(1)
同理 ,(2)
将以上两式相加,得 ,
解得 ,
所以
【知识点】斜率的计算公式;平面内两直线的夹角与到角问题;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先根据题意列式求得双曲线C的方程 ,再结合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列式得 ,再判断2k+m-1=0不成立,易得k=-1;
(2)先设AP斜率为 , 斜率为- ,由夹角公式求得 ,同时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可得 ,结合(1),可得 ,再由韦达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代入计算即可.
8.【答案】(1)因为 ,则 ,则 ,故 , ,
,所以, 为锐角,则 ,
因此, ;
(2)显然 ,若 为钝角三角形,则 为钝角,
由余弦定理可得 ,
解得 ,则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可得 , ,故 .
【知识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出2c=3a,结合已知条件求出a的值,进一步可求得b、c的值,利用余弦定理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sinB,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2)分析可知,角c为钝角,由cosC<0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整数a的值.
9.【答案】(1)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 ,
,解得 ;
(2)若选择①:由正弦定理结合(1)可得 ,
与 矛盾,故这样的 不存在;
若选择②:由(1)可得 ,
设 的外接圆半径为 ,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
则周长 ,
解得 ,则 ,
由余弦定理可得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
;
若选择③:由(1)可得 ,即 ,
则 ,解得 ,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
.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求解即可;
(2) 选择① :根据正弦定理,结合(1)进行判断即可;
选择② :根据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选择③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10.【答案】(1)因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2)由余弦定理可得 ;
(3) , ,
,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直接求解即可;
(2)根据余弦定理直接求解即可;
(3)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解即可.
11.【答案】(1)在 中,
,
,
,
联立 得 ,即 ,
,
.
(2)若 ,
中, ,
中, ,
,
,
整理得 ,
,
,
,即 或 ,
若 时, ,
则 (舍),
若 , ,
则 .
【知识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2)根据余弦定理,结合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求解即可.
12.【答案】(1)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
(2)解:由余弦定理得: ,
即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
解得: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周长 , 周长的最大值为 .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配凑出 的形式,进而求得A;(2)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 的最大值,进而得到结果.
13.【答案】解:解法一:
由 可得: ,
不妨设 ,
则: ,即 .
选择条件①的解析:
据此可得: , ,此时 .
选择条件②的解析:
据此可得: ,
则: ,此时: ,则: .
选择条件③的解析:
可得 , ,
与条件 矛盾,则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
解法二:∵ ,
∴ ,
,
∴ ,∴ ,∴ ,∴ ,
若选①, ,∵ ,∴ ,∴c=1;
若选②, ,则 , ;
若选③,与条件 矛盾.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诱导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解法一: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得到a,b的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设出长度长度,由余弦定理得到 的长度,根据选择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求解.解法二:利用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得 的值,得到角 的值,然后根据选择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求解.
14.【答案】解:(Ⅰ)在 中,由 及余弦定理得
,
又因为 ,所以 ;
(Ⅱ)在 中,由 , 及正弦定理,可得 ;
(Ⅲ)由 知角A为锐角,由 ,可得 ,
进而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直接利用余弦定理运算即可;(Ⅱ)由(Ⅰ)及正弦定理即可得到答案;(Ⅲ)先计算出 进一步求出 ,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计算即可.
15.【答案】(1)解: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
由正弦定理得 .
(2)解:由于 , ,所以 .
由于 ,所以 ,所以 .
所以
.
由于 ,所以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得 ,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 (2)根据 的值,求得 的值,由(1)求得 的值,从而求得 的值,进而求得 的值.
16.【答案】解:选择条件①(Ⅰ)
(Ⅱ)
由正弦定理得:
选择条件②(Ⅰ)
由正弦定理得:
(Ⅱ)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选择条件①(Ⅰ)根据余弦定理直接求解,(Ⅱ)先根据三角函数同角关系求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求 ,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选择条件②(Ⅰ)先根据三角函数同角关系求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求结果,(Ⅱ)根据两角和正弦公式求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
17.【答案】解:(Ⅰ)∵2bsinA= a,
∴2sinBsinA= sinA,
∵sinA≠0,
∴sinB= ,
∵ <B< ,
∴B= ,
(Ⅱ)∵△ABC为锐角三角形,B= ,
∴C= ﹣A,
∴cosA+cosB+cosC=cosA+cos( ﹣A)+cos =cosA﹣ cosA+ sinA+ = cosA+ sinA+ =sin(A+ )+ ,
△ABC为锐角三角形,0<A< ,0<C< ,
解得 <A< ,
∴ <A+ < ,
∴ <sin(A+ )≤1,
∴ + <sin(A+ )+1≤ ,
∴cosA+cosB+cosC的取值范围为( ,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函数的性质;正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B= ,结合角的范围,即可求出,(Ⅱ)根据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
18.【答案】(1)解:因为 ,
由余弦定理 ,得 ,即 .
所以
(2)解:因为 ,
由正弦定理 ,得 ,所以 .
从而 ,即 ,故 .
因为 ,所以 ,从而 .
因此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余弦定理求出c的值。
(2)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得出 ,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求出 的值。
19.【答案】解:在 中,由正弦定理 ,得 ,又由 ,得 ,即 .又因为 ,得到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Ⅱ)由(Ⅰ)可得 ,从而 , ,故
【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 【分析】(Ⅰ)利用正余弦定理即可求得
(Ⅱ)利用 ,求得 ,进而根据二倍角公式求出 , ,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即可求得答案。
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的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等知识。
20.【答案】(1)解: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 .
因为sinA 0,所以 .
由 ,可得 ,故 .
因为 ,故 ,因此B=60°.
(2)由题设及(1)知△ABC的面积 .
由正弦定理得 .
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故0°
因此,△ABC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知识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 【分析】(1)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列式,结合诱导公式化简,即可求出角B的值;(2)利用正弦定理列式,结合△ABC为锐角三角形得到 ,即可求出△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21.【答案】解:(I)根据余弦定理 ,
故 ,
解得c=5,b=7;
(II)根据 ,得 ,
根据正弦定理, ,
得 ,解得 ,所以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I)根据余弦定理,解方程即可求出c和b;
(II)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出sinB,结合正弦定理,求出sinC和cosC,即可依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sin(B+C).
22.【答案】 解:(I)根据余弦定理 ,
故 ,
解得c=5,B=7;
(II)根据 ,得 ,
根据正弦定理, ,
得 ,解得 ,所以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 【分析】(I)根据余弦定理,解方程即可求出c和b;
(II)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出sinB,结合正弦定理,求出sinC和cosC,即可依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sin(B-C).
23.【答案】(1)解: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 在三角形中,
(2)解: A=由正弦定理得:
代入A得: +sin(-C)=2sinC解得:sin(C-)=∴C-=,C=+
∴sinC=(+)=sincos+=cossin=×+×=
【知识点】正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出角A的余弦值。(2)利用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和辅助角公式求出 sin(C-),从而求出角C的值,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角C的正弦值.
24.【答案】(1)解: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
由题设知, ,所以 .
由题设知, ,所以 .
(2)解:由题设及(1)知,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
【知识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在三角形ABD中,由正弦定理求出 ,再由同角关系式求出 ;(2)由 ,求出 ,再在 中由余弦定理求出BC.
25.【答案】解:.解:(Ⅰ) 中,由正弦定理
∴
又
(Ⅱ) 中,∵a=2,c=3, 则
由
∵∴
∴
∴
【知识点】正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由正弦定理,得到A.B关系,代入等式,解出 .
(Ⅱ)由余弦定理,得到b,再由正弦定理得到 ,从而 由二倍角公式算出.
26.【答案】解:(Ⅰ) ABC中,
∵ ,
由正弦定理得: ,
∴ 或 ,又B> ,所以 。
(Ⅱ)设AB边上的高为h,则h=asinC.又 ,
而h= 。
【知识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先由正弦定理,求出sinA,再由B角范围,进一步确定A;
(2)由h=asinC发现反需求出sinC,又已知A,B由和角公式,则h可求出。
1 / 1解三角形(解答题)——大数据之五年(2018-2022)高考真题汇编(新高考卷与全国理科)
一、解答题
1.(2022·浙江)在 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 .
(Ⅰ)求 的值;
(Ⅱ)若 ,求 的面积.
【答案】解:(Ⅰ) 由于 ,则 .
由正弦定理可知 ,则 .
(Ⅱ)因为 ,则 .
故 ,
则 , 的面积 .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由,易知,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出sinC,最后由正弦定理可求得sinA;
(Ⅱ)根据A,C的正、余弦值,求出sinB,再由正弦定理求出a,代入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2022·新高考Ⅱ卷)记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其对边分别为a,b,c,分别以a,b,c为边长的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依次为 ,已知 .
(1)求 的面积;
(2)若 ,求b.
【答案】(1)解:∵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为 ,
∴ ,即 ,
由 得: ,
∴
故 .
(2)解:由正弦定理得: ,故 .
【知识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先表示出,再由求得,结合余弦定理及平方关系求得,再由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2)由正弦定理得,即可求解.
3.(2022·全国乙卷)记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1)若 ,求C;
(2)证明: .
【答案】(1)解:∵
且
∴
∵sinB>0
∴
∴C=C-A(舍)或C+(C-A)=π
即:2C-A=π
又∵A+B+C=π,A=2B
∴C=
(2)证明:由 可得,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可知,
,化简得:
,故原等式成立.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 ,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出;
(2)由题意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展开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简即可证出.
4.(2022·全国乙卷)记 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1)证明: ;
(2)若 ,求 的周长.
【答案】(1)证明: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即 ,
所以 ;
(2)解:因为 ,
由(1)得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则 ,
所以 ,
故 ,
所以 ,
所以 的周长为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再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角为边,从而即可得证;
(2)根据(1)的结论结合余弦定理求出 ,从而可求得 ,即可得解.
5.(2022·北京)在 中, .
(I)求 :
(II)若 ,且 的面积为 ,求 的周长.
【答案】(I) ,根据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可得 ,可得 ,所以 ;
(II)∵ ,∴ , ,由余弦定理 ,得 ,所以 周长为 .
【知识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即可;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 ,再由余弦定理求得 ,即可得 周长.
6.(2022·新高考Ⅰ卷)记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若 求B;
(2)求 的最小值.
【答案】(1)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故 .
(2)因为
所以
所以
由余弦定理
所以
当且仅当 ,即 时取得等号,
综上, 的最小值为 .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先由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化简得 ,再由诱导公式,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得 ,可得B;
(2)由诱导公式求得 , ,再结合余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得 ,并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
7.(2022·新高考Ⅰ卷)已知点A(2,1)在双曲线 C: 上,直线 交C于P,Q两点,直线
AP,AQ的斜率之和为0.
(1)求 的斜率;
(2)若 求 的面积.
【答案】(1)因为点A(2,1)在双曲线 上,所以有
解得 ,所以双曲线
设直线 ,
联立 消去y得到
显然 ,否则不可能有两个交点,
而 ,
由韦达定理得 ,
因为直线AP,AQ的斜率之和为0,
所以
所以 所以
即 ,
所以有 ,
将韦达定理代入化简得 ,
而当 ,此时直线 为 ,易知恒过定点 ,故舍去,
所以 ,此时满足 .
(2)又由(1)易知 ,
且
依题可设AP斜率为 , 斜率为- ,
则由夹角公式知(后面补充证明) ,
由对称性易知,只需考虑 的情况就行,
所以有 ,解得 或 (舍).
而 ,同理 ,
而 ,
另一方面,联立 ,(1)
同理 ,(2)
将以上两式相加,得 ,
解得 ,
所以
【知识点】斜率的计算公式;平面内两直线的夹角与到角问题;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先根据题意列式求得双曲线C的方程 ,再结合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列式得 ,再判断2k+m-1=0不成立,易得k=-1;
(2)先设AP斜率为 , 斜率为- ,由夹角公式求得 ,同时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可得 ,结合(1),可得 ,再由韦达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代入计算即可.
8.(2021·新高考Ⅱ卷)在 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
(1)若 ,求 的面积;
(2)是否存在正整数a,使得 为钝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因为 ,则 ,则 ,故 , ,
,所以, 为锐角,则 ,
因此, ;
(2)显然 ,若 为钝角三角形,则 为钝角,
由余弦定理可得 ,
解得 ,则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可得 , ,故 .
【知识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出2c=3a,结合已知条件求出a的值,进一步可求得b、c的值,利用余弦定理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sinB,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2)分析可知,角c为钝角,由cosC<0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整数a的值.
9.(2021·北京)已知在 中, , .
(1)求 的大小;
(2)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 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出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 ;②周长为 ;③面积为 ;
【答案】(1)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 ,
,解得 ;
(2)若选择①:由正弦定理结合(1)可得 ,
与 矛盾,故这样的 不存在;
若选择②:由(1)可得 ,
设 的外接圆半径为 ,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
则周长 ,
解得 ,则 ,
由余弦定理可得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
;
若选择③:由(1)可得 ,即 ,
则 ,解得 ,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
.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求解即可;
(2) 选择① :根据正弦定理,结合(1)进行判断即可;
选择② :根据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选择③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10.(2021·天津)在 ,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
(1)求a的值;
(2)求 的值;
(3)求 的值.
【答案】(1)因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2)由余弦定理可得 ;
(3) , ,
,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直接求解即可;
(2)根据余弦定理直接求解即可;
(3)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解即可.
11.(2021·新高考Ⅰ)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ac,点D在边AC 上,BDsin∠ABC=asinC.
(1)证明:BD = b:
(2)若AD = 2DC
.求cos∠ABC.
【答案】(1)在 中,
,
,
,
联立 得 ,即 ,
,
.
(2)若 ,
中, ,
中, ,
,
,
整理得 ,
,
,
,即 或 ,
若 时, ,
则 (舍),
若 , ,
则 .
【知识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2)根据余弦定理,结合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求解即可.
12.(2020·新课标Ⅱ·理) 中,sin2A-sin2B-sin2C=sinBsinC.
(1)求A;
(2)若BC=3,求 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
,
, .
(2)解:由余弦定理得: ,
即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
解得: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周长 , 周长的最大值为 .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配凑出 的形式,进而求得A;(2)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 的最大值,进而得到结果.
13.(2020·新高考Ⅰ)在① ,② ,③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 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是否存在 ,它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 ,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解:解法一:
由 可得: ,
不妨设 ,
则: ,即 .
选择条件①的解析:
据此可得: , ,此时 .
选择条件②的解析:
据此可得: ,
则: ,此时: ,则: .
选择条件③的解析:
可得 , ,
与条件 矛盾,则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
解法二:∵ ,
∴ ,
,
∴ ,∴ ,∴ ,∴ ,
若选①, ,∵ ,∴ ,∴c=1;
若选②, ,则 , ;
若选③,与条件 矛盾.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诱导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解法一: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得到a,b的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设出长度长度,由余弦定理得到 的长度,根据选择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求解.解法二:利用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得 的值,得到角 的值,然后根据选择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求解.
14.(2020·天津)在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Ⅰ)求角C的大小;
(Ⅱ)求 的值;
(Ⅲ)求 的值.
【答案】解:(Ⅰ)在 中,由 及余弦定理得
,
又因为 ,所以 ;
(Ⅱ)在 中,由 , 及正弦定理,可得 ;
(Ⅲ)由 知角A为锐角,由 ,可得 ,
进而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直接利用余弦定理运算即可;(Ⅱ)由(Ⅰ)及正弦定理即可得到答案;(Ⅲ)先计算出 进一步求出 ,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计算即可.
15.(2020·江苏)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1)求 的值;
(2)在边BC上取一点D,使得 ,求 的值.
【答案】(1)解: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
由正弦定理得 .
(2)解:由于 , ,所以 .
由于 ,所以 ,所以 .
所以
.
由于 ,所以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得 ,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 (2)根据 的值,求得 的值,由(1)求得 的值,从而求得 的值,进而求得 的值.
16.(2020·北京)在 中, ,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
(Ⅰ)a的值:
(Ⅱ) 和 的面积.
条件①: ;
条件②: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解:选择条件①(Ⅰ)
(Ⅱ)
由正弦定理得:
选择条件②(Ⅰ)
由正弦定理得:
(Ⅱ)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选择条件①(Ⅰ)根据余弦定理直接求解,(Ⅱ)先根据三角函数同角关系求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求 ,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选择条件②(Ⅰ)先根据三角函数同角关系求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求结果,(Ⅱ)根据两角和正弦公式求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
17.(2020·浙江)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bsinA= a.
(Ⅰ)求角B;
(Ⅱ)求cosA+cosB+cosC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Ⅰ)∵2bsinA= a,
∴2sinBsinA= sinA,
∵sinA≠0,
∴sinB= ,
∵ <B< ,
∴B= ,
(Ⅱ)∵△ABC为锐角三角形,B= ,
∴C= ﹣A,
∴cosA+cosB+cosC=cosA+cos( ﹣A)+cos =cosA﹣ cosA+ sinA+ = cosA+ sinA+ =sin(A+ )+ ,
△ABC为锐角三角形,0<A< ,0<C< ,
解得 <A< ,
∴ <A+ < ,
∴ <sin(A+ )≤1,
∴ + <sin(A+ )+1≤ ,
∴cosA+cosB+cosC的取值范围为( ,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函数的性质;正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B= ,结合角的范围,即可求出,(Ⅱ)根据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
18.(2019·江苏)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a=3c,b= ,cosB= ,求c的值;
(2)若 ,求 的值.
【答案】(1)解:因为 ,
由余弦定理 ,得 ,即 .
所以
(2)解:因为 ,
由正弦定理 ,得 ,所以 .
从而 ,即 ,故 .
因为 ,所以 ,从而 .
因此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余弦定理求出c的值。
(2)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得出 ,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求出 的值。
19.(2019·天津)在 中,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
(Ⅰ)求 的值;
(Ⅱ)求 的值.
【答案】解:在 中,由正弦定理 ,得 ,又由 ,得 ,即 .又因为 ,得到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Ⅱ)由(Ⅰ)可得 ,从而 , ,故
【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 【分析】(Ⅰ)利用正余弦定理即可求得
(Ⅱ)利用 ,求得 ,进而根据二倍角公式求出 , ,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即可求得答案。
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的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等知识。
20.(2019·全国Ⅲ卷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B;
(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c=1,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 .
因为sinA 0,所以 .
由 ,可得 ,故 .
因为 ,故 ,因此B=60°.
(2)由题设及(1)知△ABC的面积 .
由正弦定理得 .
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故0°因此,△ABC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知识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 【分析】(1)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列式,结合诱导公式化简,即可求出角B的值;(2)利用正弦定理列式,结合△ABC为锐角三角形得到 ,即可求出△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21.(2019·北京)在△ABC中,a=3,b-c=2,cosB=- .
(I)求b,c的值:
(II)求sin(B+C)的值.
【答案】解:(I)根据余弦定理 ,
故 ,
解得c=5,b=7;
(II)根据 ,得 ,
根据正弦定理, ,
得 ,解得 ,所以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分析】(I)根据余弦定理,解方程即可求出c和b;
(II)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出sinB,结合正弦定理,求出sinC和cosC,即可依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sin(B+C).
22.(2019·北京)在△ABC中,a=3,b-c=2,cosB=- .
(I)求b,c的值;
(II)求sin(B-C)的值.
【答案】 解:(I)根据余弦定理 ,
故 ,
解得c=5,B=7;
(II)根据 ,得 ,
根据正弦定理, ,
得 ,解得 ,所以 ,
所以 .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析】 【分析】(I)根据余弦定理,解方程即可求出c和b;
(II)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出sinB,结合正弦定理,求出sinC和cosC,即可依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sin(B-C).
23.(2019·全国Ⅰ卷理)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sinB-sinC)2=sin2A-sinBsinC。
(1)求A;
(2)若 ,求sinC.
【答案】(1)解: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 在三角形中,
(2)解: A=由正弦定理得:
代入A得: +sin(-C)=2sinC解得:sin(C-)=∴C-=,C=+
∴sinC=(+)=sincos+=cossin=×+×=
【知识点】正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出角A的余弦值。(2)利用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和辅助角公式求出 sin(C-),从而求出角C的值,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角C的正弦值.
24.(2018·全国Ⅰ卷理)在平面四边形 中,
(1)求 ;
(2)若 求 .
【答案】(1)解: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
由题设知, ,所以 .
由题设知, ,所以 .
(2)解:由题设及(1)知,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
【知识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在三角形ABD中,由正弦定理求出 ,再由同角关系式求出 ;(2)由 ,求出 ,再在 中由余弦定理求出BC.
25.(2018·天津)在 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 .
(Ⅰ)求角B的大小;
(Ⅱ)设a=2,c=3,求b和 的值.
【答案】解:.解:(Ⅰ) 中,由正弦定理
∴
又
(Ⅱ) 中,∵a=2,c=3, 则
由
∵∴
∴
∴
【知识点】正弦定理
【解析】【分析】(Ⅰ)由正弦定理,得到A.B关系,代入等式,解出 .
(Ⅱ)由余弦定理,得到b,再由正弦定理得到 ,从而 由二倍角公式算出.
26.(2018·北京)在△ABC中,a=7,b=8,cosB=- ,
(Ⅰ)求∠A:
(Ⅱ)求AC边上的高。
【答案】解:(Ⅰ) ABC中,
∵ ,
由正弦定理得: ,
∴ 或 ,又B> ,所以 。
(Ⅱ)设AB边上的高为h,则h=asinC.又 ,
而h= 。
【知识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先由正弦定理,求出sinA,再由B角范围,进一步确定A;
(2)由h=asinC发现反需求出sinC,又已知A,B由和角公式,则h可求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