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选(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选(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13 10: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选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石墨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物质类别为金属单质
2、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 分子不停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分子间有间隙
C 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A.A B.B C.C D.D
3、现有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一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一氧化碳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5、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 A B. B C. C D. D
6、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
A.H2 B.CO C.CO2 D.C
7、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8、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红
B.粗钢丝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9、甲、乙、丙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C、CO2、CO B. H2O2、O2、H2O
C. CuO、Cu、Cu(NO3)2 D. NaOH、NaCl、NaNO3
10、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化饮用水
B.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1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
A.、、 B.、 C.、 D.、
13、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
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以下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分液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分液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填空题。
15、金刚石、石墨 和 C60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据此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金刚石、石墨 和 C60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 ,可见,物质的组成和 决定物质的性质。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仪器②用___________ 代替;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择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
17、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碳的几种单质的主要用途所依据的性质,填在横线上:
①打入土中的木桩先作烧焦炭化处理 ;②金刚石可作钻头或玻璃刀 ;
③用石墨作电极 ;④用石墨(炭黑)制作各种墨水 ;⑤用活性炭除去去冰箱内臭味 ;
⑥为生活和工业提供热量 ;⑦冶炼金属 。
1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用   来验满。
20、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②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
三、实验类题。
21、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和验满”。
(1)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所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所缺药品是____________。
(2)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
22、下面几种图形是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结合题意,回答有关问题:
(1)①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2)如何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_____ 。
(3)气体的净化:氧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若使用F装置对氧气进行净化,则装置内放入的液体是_____ ,气体应从_____端(填字母“g”或“h”)通入。
(4)实验室通常选择块状的大理石而不采用碳酸钙粉末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_____(填“太快”或“太慢”)。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来对比等质量的大理石和碳酸钙粉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速率,注射器的作用是测量产生气体的_____;要对比反应速率还需测量_____ 。
四、计算类题。
23、(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选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石墨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物质类别为金属单质
【答案】B
2、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 分子不停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分子间有间隙
C 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3、现有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答案】B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一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一氧化碳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答案】C 
5、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6、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
A.H2 B.CO C.CO2 D.C
【答案】D
7、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8、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红
B.粗钢丝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9、甲、乙、丙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C、CO2、CO B. H2O2、O2、H2O
C. CuO、Cu、Cu(NO3)2 D. NaOH、NaCl、NaNO3
【答案】D
10、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B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化饮用水
B.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答案】C
1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B
13、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
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
【答案】B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以下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分液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分液漏斗、集气瓶、水槽
【答案】A
二、填空题。
15、金刚石、石墨 和 C60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据此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金刚石、石墨 和 C60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 ,可见,物质的组成和 决定物质的性质。
【答案】碳原子排列不同;结构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仪器②用___________ 代替;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择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BE 分液漏斗 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是CO2
2H2O2 2H2O+O2↑ 分解反应
17、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温室效应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任答一条均可)
(3)CO2+H2OH2CO3
【解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 “酸化的海洋”是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8、把碳的几种单质的主要用途所依据的性质,填在横线上:
①打入土中的木桩先作烧焦炭化处理 ;②金刚石可作钻头或玻璃刀 ;
③用石墨作电极 ;④用石墨(炭黑)制作各种墨水 ;⑤用活性炭除去去冰箱内臭味 ;
⑥为生活和工业提供热量 ;⑦冶炼金属 。
【答案】①单质碳在常温下很稳定; ②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③石墨具有良好导电性; ④碳单质在常温下很稳定,且石墨硬度小;
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⑥碳具有可燃性 ⑦碳具有还原性
1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用   来验满。
【答案】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
20、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②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
【答案】(1)C (2) CH4
(3)骑自行车上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①CO  ②CO2+Ca(OH)2CaCO3↓+H2O  ③光合作用
三、实验类题。
21、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和验满”。
(1)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所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所缺药品是____________。
(2)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
【答案】(1)镊子(或药匙) 稀盐酸
(2)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cabde d
22、下面几种图形是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结合题意,回答有关问题:
(1)①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2)如何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_____ 。
(3)气体的净化:氧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若使用F装置对氧气进行净化,则装置内放入的液体是_____ ,气体应从_____端(填字母“g”或“h”)通入。
(4)实验室通常选择块状的大理石而不采用碳酸钙粉末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_____(填“太快”或“太慢”)。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来对比等质量的大理石和碳酸钙粉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速率,注射器的作用是测量产生气体的_____;要对比反应速率还需测量_____ 。
【答案】(1)铁架台 集气瓶 A
(2)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3)氢氧化钠溶液 h
(4)太快 体积 产生等体积二氧化碳所需时间
四、计算类题。
23、(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8g; (2)Cu2O;8%
【解析】(1)设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CO---CO2----CaCO3
28 100
X 10g
=
得x=2.8g;
(2)设氧化亚铜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m
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减少的质量
144 160 64 144-64
y m 7.2g-3.2g
==
得:y=7.2g,m=8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因求得的红色固体的质量为7.2g,故红色固体是氧化亚铜,所得的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答: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该红色固体为氧化亚铜,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