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1课时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探究实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课时重点 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运用密度知识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课时难点 减小误差的方法
知识梳理
1. 测小石块的密度:
(1)器材:天平(砝码)、小石块、量筒、水、细线。
(2)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把小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
知识点1:测量固体的密度
④根据实验数据,用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
小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cm3 小石块的密度ρ/(g·cm-3)
知识点2:测量液体的密度
2. 测盐水的密度:
(1)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盐水、烧杯。
(2)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把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④用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盐水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
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V/cm3 烧杯的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
/(g·cm-3)
知识点3:密度的有关计算
体积
质量
3. 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先测量出它的__________,再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用公式m=ρV计算出它的质量。
4. 有的物体,形状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体积,可以先测出它的__________,再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用公式V=
计算出它的体积。
课堂演练
知识点1:测量固体的密度
1. 如图5-3-1所示是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的测量情况填写下表。
金属块 的质量 m/g 量筒内水 的体积 V1/mL 放入金属 块后水面 位置V2/mL 金属块 的体积 V/mL 金属块
的密度
ρ/(kg·m-3)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5
20
30
10
2.5×103
2. 把一枚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 这枚鸡蛋的密度究竟多大呢 为此,小利同学进行了实验。
(1)以下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为__________。
①将鸡蛋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来的水;②往量筒中放鸡蛋时,发现量筒口径小,放不进去;③用托盘天平测得鸡蛋的质量为54 g;④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5-3-2)。
③②①④
(2)实验中,托盘天平应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
(3)测得鸡蛋的密度应为__________g/cm3。
(4)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由于小烧杯的水不能倒干净,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
水平
1.08
大
思路点拨:
固体密度的测量关键是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对于体积,若物体的形状规则,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的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的形状不规则可利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排水法”测得,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测物体的体积。
知识点2:测量液体的密度
3. 小王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如图5-3-3所示)
(1)实验原理:__________。
(2)实验仪器:被测液体、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天平
量筒
(3)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__________(填物理量符号,下同);
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__________;
④则液体的质量m=__________(填表达式,下同);
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_。
m1
V
m2
m1-m2
4. 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植物油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将烧杯中的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植物油的体积;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
③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植物油的密度;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
他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
②①④③
(2)根据图5-3-4的测量情况,把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烧杯与 植物油 的总质 量m1/g 烧杯和剩 余植物油 的总质量 m2/g 量筒中植 物油的质 量m/g 量筒中植 物油的体 积V/cm3 植物油的
密度
ρ/(kg·m-3)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5.6
18.2
7.4
20
0.37×103
思路点拨:
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1)液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液体,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知识点3:密度的有关计算
5. 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一间15 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C
6. 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50 mm3
B.50 cm3
C.50 dm3
D.50 m3
C
7.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一个铜块的体积为50 cm3,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g。
445
8.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 g,装满水后的质量为100 g,则瓶子的容积是多少?(ρ水=1.0 g/cm3)
解:水的质量m=100 g-20 g=80 g,
由ρ= 得,瓶子的容积V=V水= =80 cm3。
答:瓶子的容积是80 cm3。
思路点拨:
应用密度公式ρ= 及其变形公式V= 和m=ρV,求解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问题时,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要注意统一单位。
课堂检测
1. (3分)下面是某同学测定量油密度的实验步骤,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步骤是( )
①用天平称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②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称出矿泉水瓶装满菜油后的总质量m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装菜油的体积V
⑤计算菜油的密度
A.③或④ B.②或④ C.②或③ D.都不能省去
B
2. (3分)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g·cm-3) 2.45 2.52 2.56 2.60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
2.50 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3. (3分)仅使用以下各组器材,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天平(无砝码)、两只相同的烧杯、细线、水、量筒
D.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D
4. (3分)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5-3-5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A.20 g,1.0×103 kg/m3
B.60 g,0.8×103 kg/m3
C.60 g,1.0×103 kg/m3
D.20 g,0.8×103 kg/m3
A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5. (4分)某小组测酱油的密度,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82.4 g,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5-3-6甲所示,测量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5-3-6乙所示,那么量筒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__g,由此可计算出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21
1.05×103
6. (3分)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 g。又测出48 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5-3-7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__g。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小
151
1.2×103
7.(4分) 为确定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天平测量出一小块矿石的质量为35.2 g。用量筒测小块矿石的体积如图5-3-8所示,该小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10
3.52
8. (7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5-3-9甲,应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左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 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5-3-9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5-3-9丙。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5)若操作第(3)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__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__________的杯子。(ρ水=1 g/cm3)
1.1
偏大
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