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14:50:59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唐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今张描
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州、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
憧憬和执者"。他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
悦志悦神。
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颅中的人问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漱,
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文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
值的审美层次。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各类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国气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
云平”“公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这些黄金时代的
诗歌中,今日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中华文明莲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大唐的中央
大学里就读着大量的“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
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吠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崖
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来到南京出任溧水县尉,写下一卷《中山①篑
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
当找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中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东
亚文化阻”,我们便不会妄自菲率,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在古诗中,我们能诀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摆在我们面前的五言七言、
骈四偏六的古典诗文,好比一颗时空股煮,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
无数的战乱与尘埃,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
人的古老竹怵。譬如,如今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放学与假日,围绕着沉重的课业,老师
和学生之间不知道有多少明争暗斗、进退两难。从诗中我们发现,唐代的孩子们也有者
相同的遭遇:“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
好不客易抄完了谋文,开始向老师撇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
似乎唐代也有者假朔补课的陋习呢!
在古诗中,找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莲物生命。百代之下,其情一也。在这些
方块字中,汉字的音的和诗人的情感互和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冯的力量源泉。
陶渊明在田因之间,虽菜就层空,却诗酒作件,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
被及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4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
中汲取卷安贫乐返、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
豫雨中僮卧孤村,却仍湍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快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抗战时期
的西的后方,无数文人收客、贩夫走朵,吟诵着岳飞、辛弃疾、陆游的豪迈诗篇.在艰
难时世中维持着不屈的杭争意志,泛黄的诗玛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种…在这些古典诗
文的的律中,我们能找到竹感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摘编自《21世纪的我们,究竞为什么读古诗?》
材料二
中国古典诗词之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音声之美,对应感性的能力:第二是意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第1以共8页
0000000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参考答第
1、D(Λ项,曲解文意,原文“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申关层次”,选顶说“难以相提并
论”语义过重;B项,强因果,此例应是证明了“中华文明蓬勃的生命力和高昂的自信
心”:C项,夸大其词,原文“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抗战时期的人们”范围过火)
2、C(A项,关联词语错误,原文“不仅仅足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选项是
“不是…,而是…”:B顶,混汗关系,原文“与古圣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掩,进而提
升自己的修为”,选项前后关系失当:D项,“创造性地阐发”错,原文“在忠于原作基础
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且缺少条件。)
3、B(诗句是写问人遵贬落职不被理解,也无需别人理解,光明磊落、心地纯洁之意。)
4、【参考答案】
(1)举例论证:如原文为了证明“古诗为后代中国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一观
点,列举了陶渊明、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鍁对后代人的影响,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全文多处引用诗词,既有效地证明了我们要阅读古诗的原因,也使文章
更有厚重感。
(3)比喻论证:第五段中,把古典诗词比作“时空胶護”,传递古人情感,形象生动地
说明了古今诗心一致,古人和今人虽然时空不同,但有共同的情愫。
(4)对比论证:第二段中,将积淀千年的古典诗文和一时新鲜的短视频、电影电视形式
等做对比,更加突出了古典诗文的审美价值。
(5)类比论证:第五段中,将唐代学生和今天的学生对假期和作业的同样感受作类比,
说明唐诗中承载的古人情愫与今人相似。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满四点即可,只写方法,术分析不给分.)
5、【参考答案】
(1)诵读古诗,增强民族自信:可以了解往日的荣光与自信,我们便拥有了沉积千年的
文化定力,感受到中华文明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树立民族自信。
(2)诵读古诗,与古入同频共振:使古人的所思所想鲜活地跃动于我们眼前,中国人独
有的生活习惯与情感传统,将相隔百代不曾相识的我们和他们,联成一个文化的整体:
(3)诵读古诗,获取精神力量:在面对现实中的不幸时,我们可以从古人的遭遇中寻求
智慈与情感的支持,在感动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4)诵读古诗,提升个人修为:与古¥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为
自己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涵养身心,敦品励行。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满四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的情给分。)
6、A(“驴、牛、猪、猴、狗、人”顺序错。应为“狗、猴”.)
7、B(写出他想要问到家甲并与家人相聚,为下文写他转世为驴真的回到家里做了铺垫。”
借误,这些情节晁呼应前文“我不服,我冤枉,我请求你们放我回去,让我去当面问问
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8、【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乐,使绑件显得真实可信。(或答“结尾以动物一
-驴的视角观察事物,真切,新奇。”或答“以鬼魂视角叙述故事,情境似真似幻,这样
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心理活动叙述妆驴,随时点评人物,展示情节,揭示贞相,引导读者的感知。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参考斧案第1页共4页
00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