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观察昆虫生活史和两栖类动物发育的图片,培养学生推断和分析、理解能力;
3.关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例说出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昆虫生活史观察;
2.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概述昆虫的变态发育;
2.理解两栖类动物的变态发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一条毛毛虫为什么最后会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这涉及生殖和发育,今天我们来学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讲授新课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思考:蝗虫的发育经过了几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学生】使用交互动画,回答。
【教师】总结:蝗虫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及生理发生了变化,为变态发育。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
【学生】听讲,认识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知道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教师】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与蝗虫一样,属于不完全变态?
【学生】回答。
【教师】蟋蟀、蝼蛄、螳螂、蟑螂等昆虫的发育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了解其他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教师】昆虫为什么有蜕皮现象?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昆虫发育过程中,体表包有一层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所以有蜕皮的现象。
【学生】认识昆虫的蜕皮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说出家蚕的发育过程。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家蚕的发育过程。
【教师】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听讲,认识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家蚕的发育过程。
【教师】还有哪些昆虫与蚕一样是完全变态发育的?
【学生】回答。
【教师】蚂蚁、蜜蜂、蝴蝶、蚊、蝇和金龟子等昆虫的发育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了解其他进行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学生】使用交互练习,进一步认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使用交互练习,能够区分进行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教师】昆虫和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结合所学和日常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看待昆虫和人类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有益的产品”和“危害人类健康”。
2.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师】播放视频:【知识解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说出青蛙的受精场所在哪里,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大体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图片,回答。
【教师】青蛙的受精过程在水中完成。它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学生】听讲,认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和过程。
【教师】呼吸器官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呼吸器官变化:外鳃→内鳃→肺。青蛙的这种发育过程也是变态发育。
课堂反馈
1.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D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A )
A.求偶 B.报警 C.呼吸 D.戏水
3.蟋蟀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其发育过程是( A )
A.受精卵→若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4.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其发育过程是( B )
A.卵→若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4.关注鸟类生殖发育过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用正确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见过孔雀开屏吗?你知道这是孔雀在干什么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建议播放视频:【生物世界】蓝孔雀)
二、讲授新课
1.鸟类的繁殖行为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及课件展示图片,说出鸟类的繁殖行为。
【学生】自学课本,结合课件图片,回答。
【教师】总结: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建议播放是视频:【知识解析】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学生】听讲,认识鸟类繁殖行为的类型。
2.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1)探究卵壳的作用
【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鸡蛋,用手握着,看会不会轻易捏碎蛋壳。
【学生】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教师】推测一下卵壳有什么作用?
【学生】卵壳坚固,起保护作用。
(2)探究卵的结构
【教师】请学生利用器具和自己准备的生鸡蛋,来解剖鸡卵,分析、推测每一个结构的功能。在做实验时,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解剖,边解剖边观察。
【教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对照教材中“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认识鸡卵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课件展示鸡卵的结构图,讲解鸡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最外层是卵壳,里面比较薄的是卵壳膜,小空腔是气室,白色的部分是卵白,中间黄色的部分是卵黄,卵黄外面是卵黄膜,卵黄上的小白点为胚盘,卵黄两边的带状结构是系带。
【学生】听讲,掌握鸡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 动脑筋:测气孔
【教师】胚胎在不断发育,胚胎发育需要更多的氧气,可是我们看到气室很小,储存的空气有限,卵外面是硬硬的卵壳,氧气怎么进来呢?请同学们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卵壳。
【学生】分组设计探究方案,检测气孔的存在。(教师提示:把鸡卵放入温水中,观察有无气泡)
【教师】新鲜鸡蛋放入温水后,发现卵壳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表面存在气孔,利于卵与外界气体交换。
(4)合作探究
【教师】①鸡蛋能孵化出小鸡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能够孵出小鸡的鸡卵必须是受精卵,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营养及空气等。
【教师】有人说,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总结:不对,卵细胞包括细胞膜(卵黄膜)、细胞质(卵黄)、细胞核(胚盘)。
【教师】③卵生陆生动物的卵比较大,而且有坚硬的卵壳或卵膜,这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后总结:卵比较大,含有丰富的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有坚硬的卵壳或卵膜,具有保护作用,并能防止卵内水分蒸发,使内部的环境相对稳定,利于胚胎发育。
(5)总结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通过我们观察学习,知道了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卵白提供水环境;气室提供氧气;系带对卵黄起固定作用。因此,鸟卵的这些结构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
【学生】听讲,掌握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6)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教师】①“鸟类的生殖一般都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有没有例外呢?哪些阶段是不可缺少的?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
【教师】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内,让其他鸟代其孵卵、育雏。强调,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所有的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不孵卵也不育雏的杜鹃)
【学生】听讲,了解所有的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教师】小结:小鸟以害虫为食,在育雏阶段对害虫的捕食量会大增。同学们可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小精灵献上一份爱心,用你的实际行动去关爱、保护它们。同时也要用心体会鸟类育雏的艰辛,知道感恩我们的父母,父母在抚养我们的时候同样不易。(建议使用知识卡片:【活动设计】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
课堂反馈
1.鸟的受精卵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C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卵黄膜
2.下列结构能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是( D )
①卵壳 ②卵白 ③卵黄 ④胚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鸡的卵中,真正的卵细胞所包括的结构是( B )
A.胚盘、细胞核 B.胚盘、卵黄和紧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
C.卵黄、卵白和内层卵壳膜 D.整个鸡卵
4.下列哪一项是鸟卵中胚胎发育的必要条件( C )
A.充足的光照条件 B.充足的水分条件
C.一定的恒温条件 D.亲鸟的照顾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