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 生物的分类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 生物的分类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3 16:26:42

文档简介

第1节 生物的分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描述生物分类的方法;
3.关注生物分类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物的分类。
讲述:超市中的商品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的,只要知道商品分类的方法,就很容易找到需要的商品。人类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分门别类。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一)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进行分类
【教师】人们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分门别类,就是生物分类。
【学生】听讲,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成教材第29页“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分类活动,并对分类方法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讲述:科学家们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将生物分门别类。从而引出“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阶层系统。
【学生】听讲,初步认识“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分类等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犬的分类等级”。(建议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狼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
【学生】阅读教材或使用交互动画,加深对生物分类阶层系统的理解。
(二)依据生物的特征来编制生物检索表
【教师】讲述: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介绍检索表的特征:在检索表中,将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具有相似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特征相异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然后,在每个类别中再寻找另外一些特征,依据新的性状差异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至确定出不同种生物的分类地位为止。
【学生】听讲,并阅读教材第31页关于生物检索表的介绍文字,初步了解生物检索表的内容和模式。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1页“活动”,或使用活动卡片资源:【活动设计】编制生物检索表。
【学生】完成活动,并对检索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课件展示“植物志”“动物志”图片。让学生体会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
【学生】观看图片,体会生物分类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物多样性上的重要意义。
课堂反馈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C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存环境 D.生理功能
2.生物检索表不具有的功能是( D )
A.利用检索表可以查出每种生物的名称
B.利用检索表可以了解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
C.利用检索表可以找出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D.利用检索表可以了解每种生物的经济价值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1节 生物的分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描述生物分类的方法;
3.关注生物分类的意义;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命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生物命名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学生】科学家将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
【教师】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差异,编制了生物检索表。
【教师】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样给生物命名。
二、讲授新课
(三)双名法统一了生物的命名法
【教师】我们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展示甘薯的图片,讲述:这种植物有多种称谓,北京人称之为白薯,湖南人称之为红薯,江苏人称之为山芋,四川人称之为红苕,而山东和东北人则称它为地瓜。
同一名称也可能被用于不同的生物。展示马铃薯和山药的图片,讲述:图中有两种不同植物的地下茎,可是在许多地区它们却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山药”。
【学生】听讲,了解生物命名的重要性。
【教师】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林奈)
林奈是怎样给生物命名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总结双名法的命名规则:双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科学名称,即学名。一种生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种名的各字母均小写;两个词的所有字母都要用斜体字书写。
(四)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群
【教师】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总结地球上有哪些生物类群:人类很早就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群。20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很多生物学家认可将生物分为五大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学生】听讲,掌握五大生物界的名称及其所包含的主要生物类群。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双名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双名法的组成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
B.双名法是学名,用斜体的英文表示
C.双名法是科学家林奈提出的
D.双名法的命名比生物的俗名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使用
2.双名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依据双名法,广玉兰学名中第一部分Magnolia和第二部分grandiflora分别表示( C )
A.科名 属名 B.种名 属名
C.属名 种名 D.科名 种名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