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
教学目标
1.列举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2.列举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列举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列举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课前完成调查:“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旧农村、新农村图片,讲述:近年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村环境。
二、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农田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学生】回忆所学,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村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村的概念。
【教师】总结: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农村。
(一)生产活动会影响环境
【教师】讲述:我国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在控制森林采伐量、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很多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也有一些不当的生产活动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某些不易降解的农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与积累,使处于食物链高位的物种遭受更大的毒害风险,直接威胁整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物富集,生物富集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忆所学,回答。
【教师】评价总结。(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学生】阅读卡片,认识生物富集的概念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并总结课前关于“对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的调查结果和结论。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发展经济必然要破坏环境”,这种说法对吗? 2.为进一步美化家乡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力所能及为家乡环境做贡献的意识。
【教师】介绍农药的危害:
1.危害人类健康。
在使用农药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防护,逆风施药时飘散在空气中的农药可以从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农药洒在身体上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时也会造成食用者发生中毒事故。
2.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农药对害虫与其天敌的毒杀是同时进行的,施用农药后,残存的害虫仍可以农作物为食,重新繁殖起来,而以捕食害虫为生的天敌,在害虫未恢复大量繁殖以前,由于食物短缺,其生长将受到抑制。
3.农药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由于许多农药在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没能做到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各类严重的污染事故经常发生,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还影响到我国的国际信誉与进出口贸易。
【学生】听讲并阅读教材,认识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
(二)生态农业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教师】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相关内容,讨论: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布在哪里?3.图中处理秸秆和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教师】展示其他生态农业的示意图。(建议使用【教学图片】生态农业示意图)
【学生】观察图片,加深对生态农业的认识。
课堂反馈
1.下列是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观点,不正确的是( A )
A.在田间就地焚烧,秸秆灰还田,经济合算
B.可以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
C.铡碎掩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但仍有不少浪费
D.沼气发酵或饲喂牲畜后再作为肥料还田
2.生态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C )
A.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B.可以不受太阳光的限制
C.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D.对农业害虫进行综合防治
3.下面列举的一些农民的做法中,你不认同的是哪一项( A )
A.开采石头,销往外地
B.在荒山上栽种果树
C.在山间溪流中进行网箱养鱼
D.建沼气池,对牛、羊实行圈养,用人畜的粪便和饲料废渣生产沼气
4.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C )
①稻田放养蜘蛛 ②剧毒农药治虫 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捕杀毒蛇 ⑤大面积单一种植 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