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3 14: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戊 戌 变 法
目 录

回顾
旧知

讲授
新知

意义
原因

巩固
强化

w u x u b i a n f a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简 介
回顾旧知
1.《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
3.哪个国家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
回顾旧知
1. 时间:1895年春;
内容: 割地、赔款、开商埠、允许投资设厂
影响:1.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2.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各个阶级, 为了救亡图存都在努力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A
地主阶级(清政府):洋务运动,
B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C
...........................................
D

wuxubianfa
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
2.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康有为
梁启超
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主张:拒和、迁都、变法
意义: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自救),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2.百日维新
2.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3.开始的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4.内 容 5. 影 响
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4.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5.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六君子”遇害。
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wuxubianfayundong
1.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顽固派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2. 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3. 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脱离群众;也没有获得
强大的武装支持。
4.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没有彻底的反封建、
反侵略的勇气又急于求成。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评价(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也加快了中国得近代化进程。
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相同: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
都主张创办新式的学堂以培养人才。
不同:
1.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
想文化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
2. 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3.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拓展
你认为相比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进步之处体现在哪里?
提示:从学习西方的层面上分析
器物
制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办报刊建学会

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展开了大讨论,下列观点
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
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A
一、背景: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经过:序幕: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1895年春
发展:组织学会 ( 强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国闻报》)
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 ;内容
三、结果: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变法失败
四、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五、意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总体梳理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