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同步减负作业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同步减负作业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4 21:38: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
1. (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变小,像距变小 B.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变大,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2.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4.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 ,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5.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6.(2021·天津)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二、填空题
1.(2021广西贵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_______凸透镜。
三、简答题
1. 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图)。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际做一做,验证你的猜想。与前面用凸透镜所做的实验相比,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
2. 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是不是需要“调焦”?
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实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中,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小勇说,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小强说,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说呢?
四、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1.(2021广东省)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中心A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O二倍焦距以外。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甲中标出A所成的像的大致位置。
借助辅助线或光路图,在图乙中找到A所成的像的确切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______cm,判断依据是_____。
3.(2021哈尔滨)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如图所示:(1)小明用发出平行光的手电筒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实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______,请你列举一例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
1. (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变小,像距变小 B.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变大,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B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从大于二倍焦距处,移到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处,物距一直变小,因此像距一直增大,像也一直增大,像从缩小的像一直增大为放大的像,故B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距18cm,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所以
2f>18cm>f
18cm>f>9cm
③12cm和④16cm符合题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解析】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选A.
4.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 ,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
【解析】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因此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应选A。
5.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u=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cm,则f=10cm,故A错误;
B、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的像距减小,则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了焦距,所以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故B正确;
C、替换乙后,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由于不知道乙透镜的焦距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光屏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B。
6.(2021·天津)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答案】AC
【解析】AB.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因为物距u>2f,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A正确;
C.因为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10cm<v<20cm
所以,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故D错误,C正确。故选AC。
二、填空题
1.(2021广西贵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_______凸透镜。
【答案】 同一高度;远离
【解析】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应该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像变远,故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三、简答题
1. 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图)。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际做一做,验证你的猜想。与前面用凸透镜所做的实验相比,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
【答案】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解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时物距越大,像距也大,虚像也大,铅笔尖逐渐变长。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是不是需要“调焦”?
【答案】光圈:调节光亮。快门:调曝光速度。调焦环:调节焦距。以达到对焦清晰的目的。
“傻瓜相机”有光圈、调焦环。只不过在机身内部,自动调节!
【解析】“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 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另外它也能自动聚焦,不需要手动调焦。
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实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中,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小勇说,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小强说,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说呢?
【答案】光屏上仍然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与原来相比要暗一些。既没有指尖的像,也没指尖的影子。
【解析】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中,这时手指挡住了一些折射光线,光屏上仍然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与原来相比要暗一些。手指与透镜距离为0,物距为0,光屏上不会有指尖的像;光屏上不会出现指尖的影子。
四、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1.(2021广东省)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中心A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O二倍焦距以外。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甲中标出A所成的像的大致位置。
借助辅助线或光路图,在图乙中找到A所成的像的确切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蜡烛的烛焰中心A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O二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如下图所示:
画一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画出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一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的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端点B的像点,从向主光轴引垂线,焦点为,连接、即为物体AB的像,箭头向下,如图所示: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______cm,判断依据是_____。
【答案】 (1)10 (2)30 (3)光路可逆
【解析】(1)由表中第2次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等大,可知,此时
u2=v2=2f=20cm,f=10cm
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由实验第1次,u1=30cm,v1=15cm
成倒立缩小实像,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u3=15cm,v3=30cm
3.(2021哈尔滨)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如图所示:
(1)小明用发出平行光的手电筒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实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______,请你列举一例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
【答案】(1)会聚 20.0 (2)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 投影仪 (3)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1)凸透镜能够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即凸透镜的焦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50.0cm-30.0cm=20.0cm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图乙中光屏上能够呈现出像,说明此像是实像。
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即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