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
一、选择题
1.(2021四川绵阳)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2. (2021江苏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冬天河水结冰 B. 铁丝网上的霜 C. 冰袋给病人降温 D. 冒出的“白气”
3.(2021江苏扬州)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 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 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 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 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4.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1.(2021广东省)固态、液态和______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______ 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
2.新冠疫情期间重庆一中同学们通过网络在家学习,田田正学习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示数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 (选填“A”、“B”或“C”)。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由图可知加热到第15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三、简答与阅读理解题
1.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2. 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四、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1.(2021齐齐哈尔)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时刻的内能______ 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 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2.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
一、选择题
1.(2021四川绵阳)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现象,本题中的雪是由水造出来的,据此分析。
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2. (2021江苏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冬天河水结冰 B. 铁丝网上的霜 C. 冰袋给病人降温 D. 冒出的“白气”
【答案】C
【解析】A.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冰袋能给病人降温,是因为固态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故C符合题意;
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3.(2021江苏扬州)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 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 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 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 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C
【解析】A、B、D选项中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本身状态,不知道是沸点还是熔点,是错误的;由图知甲物质在 4-6min 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选项C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二、填空题
1.(2021广东省)固态、液态和______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______ 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
【答案】气态 液 熔化
【解析】(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时分子间间隙小,排列整齐和紧密;液体时分子间间隙变大,排列不规则;气态时分子间间隙最大,排列杂乱无章。
(2)物质的三态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液体变为固态叫凝固;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液态。图甲表示物质处于固态,图乙表示物质处于液态,由图甲固态变为图乙液态时,发生物态变化为熔化。
2.新冠疫情期间重庆一中同学们通过网络在家学习,田田正学习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示数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 (选填“A”、“B”或“C”)。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由图可知加热到第15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答案】B 固液共存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和管内液面相平(平视),B的方法是正确的。由丙图可知,第15min海波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它此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三、简答与阅读理解题
1.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案】可能会导致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记录不全甚至没有记录,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
【解析】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晶体熔化过程已经完成,这个过程具有的特点没有数据支持,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2. 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答案】(1)可以通过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2)它的熔点是80℃。
(3)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解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温度时间图像上,一定会出现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就等于其熔点。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上的点的纵坐标就等于晶体熔点。
(3)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上右端点的横坐标减去左端点的横坐标。就是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时间。
四、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1.(2021齐齐哈尔)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时刻的内能______ 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 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4 从下到上 晶体 小于 小于 不能
【解析】(1)观察温度计刻度盘,从下到上示数变小,说明是零下,则从0刻度处向下数为4格,则读数为-4℃;
(2)组装实验仪器的原则: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要先放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确定试管的高度,最后放入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
(3)由丙图可知,在t1-t2这段时间内,温度不变,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说明冰是晶体;
(4)t1-t2表示冰在熔化,熔化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所以t1时刻的内能小于t2时刻的内能;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所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5)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2.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答案】(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解析】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