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远离烟酒 拒绝毒品 教学课件(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远离烟酒 拒绝毒品 教学课件(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3 16:53:10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3节 远离烟酒 拒绝毒品(第1课时)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25章 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一、导入新课
法国一个俱乐部举行过一次吸烟比赛,一个连续吸了60支香烟的人得了冠军,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领奖,比赛后几小时就死去了。
二、讲授新课
(一)吸烟有害健康
香烟中有哪些有毒物质?
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烟草烟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
打火机
丁烷
火箭燃料
甲醇
烧烤引火剂
六胺
杀虫剂
尼古丁
砒霜

清洁剂

蜡烛
硬脂酸

乙酸
沼气
甲烷
电池

工业溶剂
甲苯
汽车尾气
一氧化碳
烟草烟雾当中已知的化学物质超过4000种,其中至少有250种是有害物质,50多种可导致癌症。例如,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的尼古丁也是杀虫剂的有效成分,重金属镉则是镉镍电池的主要成分之一。
香烟的危害
中风
鼻咽癌
食道癌
咽喉痛、气管炎
血管硬化
肺炎、肺气肿、肺癌
膀胱癌、子宫癌
胃癌
冠心病
香烟的烟雾是由4000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至少有40多种致癌物质。
当你吸烟时,你和你周围的人都会吸入大量有害物质。
二、讲授新课
(二)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对人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吸烟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冠心病等。
长期、大量地吸烟会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男性吸烟容易引发精子畸形,女性吸烟会大大增加患宫颈癌等疾病的可能性。孕妇如果直接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还会诱发胎儿畸形。
二、讲授新课
(二)吸烟有害健康
青少年时期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善,功能也不健全,抵抗力较弱,与成人相比吸烟的危害更大。吸烟对青少年的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讲授新课
(二)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对人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吸烟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冠心病等。
长期、大量地吸烟会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男性吸烟容易引发精子畸形,女性吸烟会大大增加患宫颈癌等疾病的可能性。孕妇如果直接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还会诱发胎儿畸形。
二、讲授新课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二)吸烟有害健康
中国也将这一天作为中国的无烟日,宣传吸烟的危害,开展戒烟、限烟的健康教育活动。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已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二、讲授新课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分散注意力,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学习。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学生“不吸烟、不喝酒”。
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不吸烟、不喝酒,还要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做精神文明的促进者。
(二)吸烟有害人体健康
三、课堂反馈
1.长期吸烟主要易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 A.肠道感染 B.糖尿病 C.肝脏炎症 D.肺部病变
2.禁止中学生吸烟,是因为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下列有关吸烟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烟会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B.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 C.烟雾中有大量兴奋剂,可提高学习效率 D.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对被动吸烟者也会造成伤害
D
C
四、课堂小结
吸烟有害健康
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
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孕妇如果直接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会诱发胎儿畸形
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共9张PPT)
第3节 远离烟酒 拒绝毒品(第2课时)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25章 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醉酒的人会有这些表现?
醉酒的人初始心跳加快、面颊红肿、走路不稳,接着说话不清,出现幻觉,最后思维混乱,失去知觉。
二、讲授新课
(二)酗酒有害健康
水蚤是一类节肢动物,俗称鱼虫。它们身体透明,体形微小,主要以单细胞绿藻为食,生活在水草茂密的湖泊、池塘等环境中。水蚤的心脏位于背部中央偏上部位,心脏每跳动一次,包括舒张和收缩两个动作。水蚤心率每分钟100次到350多次不等。
心脏
二、讲授新课
(二)酗酒有害健康
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探究实验
二、讲授新课
酒精体积分数 0 5% 10% 15% 20% 25%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平均值
(二)酗酒有害健康
实验设计
二、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
表明:水蚤的心率会随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
原因:浓度高时酒精对神经起麻醉作用
(二)酗酒有害健康
实验结论
酒精会抑制水蚤的心率,高浓度酒精会引起水蚤死亡。
酗酒的危害
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等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引起胃酸过多、胃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等
酒精对人体健康有害。酗酒对肝脏的损害最严重,可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过量饮酒还可使大脑及神经系统受损,出现头晕头痛、步态不稳、言语失常,甚至昏迷不醒等病症。
引起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
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等
三、课堂反馈
下表是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不正确的是 ( )
A.在不同酒精浓度下实验时,所选水蚤的大小尽可能一致
B.实验过程中,需在显微镜下对水蚤心率进行观察计数
C.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D. 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在15%以下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
D
四、课堂小结
依据
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实验依据: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水蚤的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 增高而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酒精有麻痹作用,会减缓心脏跳动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毒害人体部分组织、器官、系统
伤害肝脏
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受到抑制(共11张PPT)
第3节 远离烟酒 拒绝毒品(第3课时)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25章 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拒绝毒品
吸毒会危害下一代!
资料1
小丁丁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脸色青紫,哭闹不停,两条小腿不时抽搐。令人吃惊的是:孩子哭闹得最凶时,只要闻到未散尽的毒烟便安静下来。原来小丁丁的父母都是吸毒者。
二、讲授新课
吸毒者的身心都会受到毒品的摧残!
(三)拒绝毒品
资料2
一位吸毒者这样形容毒品害人的感受, 他说:“都说地狱有18层, 自从毒品在这个世界上出现和泛滥后,地狱就多了一层——第19层, 这一层是专为吸毒人员而设的。因为他们在这里不仅要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摧残,更要受到灵魂上生不如死的折磨。”
二、讲授新课
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拒绝毒品
资料3
一个成瘾的吸毒者一天至少要花费一两百元毒资,随着毒品需求量的增加,很快每天就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毒资。为此,吸毒者会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人性。
毒品的种类
传统毒品 海洛因 鸦片 吗啡 可卡因 大麻
合成毒品 冰毒 麻古 摇头丸 “开心水” 神仙水
新精神活性物质 氯胺酮 合成大麻素类 卡西酮类 色胺类 植物类(鼠尾草等)
二、讲授新课
(三)拒绝毒品
哪些行为构成毒品犯罪?
走私毒品罪:走私鸦片不满50g、海洛因或者冰毒不满10g或者其他少量毒品构成的犯罪。
贩卖毒品罪:已满14周岁而不满16周岁的人,如有贩卖毒品的行为,也应承担刑事责任。
运输毒品罪: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或交付毒品的行为构成的犯罪。
此外还有: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非法种植毒品源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等。
二、讲授新课
(三)拒绝毒品
健康乐观的精神,可以让我们远离毒品。
我们要拒绝诱惑,防止上当受骗。
要拒绝毒品,得先学会辨别毒品。
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有助于做到不吸毒。
拒绝毒品
远离毒品
三、课堂反馈
1.毒品的危害极大,比癌症、瘟疫更可怕。下列对毒品危害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体危害:如损害人的大脑,影响心脏的功能、人的生殖能力,使免疫力下降等
B.心理危害:心理扭曲,内心痛苦,最终自暴自弃 C.经济危害:让人倾家荡产,但是有钱的人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D.社会危害:为了吸毒走上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之路
C
三、课堂反馈
2.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我们应拒绝毒品、远离毒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我们要拒绝诱惑,防止上当受骗 B.保持乐观的精神可以让我们远离毒品 C.青少年学习任务重,无需认识毒品危害
D.我们应该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
C
三、课堂反馈
3 .艾滋病和毒品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两大毒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英文缩写)______,是由于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______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专门攻击人体的______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人体的作用,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2)造成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______传播,______传播,______传播。 (3)当你知道或怀疑某个人可能是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时,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待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大,对青少年的危害更是巨大,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______毒品,造成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IDS
HIV
免疫

母婴
血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寻求刺激
拒绝
上当受骗
好奇心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