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2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2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3 16: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节 生物的变异
第7单元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第2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导入新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讲授新课
(一)调查生物的变异现象
1.班长(或其他同学)站立,首先报告自己是否能卷舌,和班长性状一样的同学站起来。
2.班长再报告自己是否有耳垂,站立的同学中和班长性状不一样的同学坐下。
3.班长再报告自己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站立的同学中和班长性状不一样的同学坐下。
4.班长最后报告自己拇指是否能背屈,还站立的同学中和班长性状不一样的同学坐下。
数一数,最后和班长一起站立的同学有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调查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
在生物界中,每一物种的生物体在许多性状上都会有一些差别,同一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叫作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讲授新课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孪生的兄弟,生活在平原的哥哥皮肤较白,生活在高原的弟弟皮肤较黑。
经太空搭载后,选育的番茄品种比普通番茄个大、口感好。
环境条件改变
不可遗传
遗传物质改变
可遗传
二、讲授新课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同种小麦,在肥沃的土壤里长得健壮,在贫瘠的土壤里长得瘦弱。
短腿的安康羊是从正常羊中产生的,短腿的安康羊的后代也是短腿的羊。
遗传物质改变
可遗传
环境条件改变
不可遗传
二、讲授新课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讲授新课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变异对生物个体的意义
玉米的变异
白化苗
正常苗
小麦的变异
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
二、讲授新课
变异对生物个体的意义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对某种生物而言,有利于它生存的变异。
对某种生物而言,不利于它生存的变异。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二、讲授新课
人工选择育种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变异的红富士苹果
变异的奶牛
二、讲授新课
人工选择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经选择后,杂交后代同时具有了抗倒伏的基因和高产的基因,并且这两种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显现。
杂交育种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太空育种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返回式卫星、航天飞船搭载作物种子、种苗等,促使其遗传物质在太空条件下发生变异,返回地球后从中选育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培育转基因超级鼠
1982年,美国的两个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鼠比其他同胎出生的对照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这项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
二、讲授新课
(三)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
科学家把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人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运载体
抗虫基因
“基因剪刀”
转入
普通棉花
抗虫棉
表达
苏云金杆菌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制药: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
遗传病:美国女孩阿山蒂患有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医学家把正常基因插入白细胞,把经过处理的白细胞重新输送到阿山蒂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使病情得到根本的控制。
农业: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
环保:转抗虫基因作物的培育成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超级菌” 能分解污染陆地和海洋的石油,能降解农药DDT等。
三、课堂反馈
1.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
2.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_________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叫做__________的变异。
3.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叫做__________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
不可遗传
遗传
三、课堂反馈
B
4.下列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 )
A.一对夫妇中,丈夫对红绿色不能识别
B.某人常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
C.一对夫妇正常,但小孩长到几岁后被诊断有先天愚型
D.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女儿是单眼皮
三、课堂反馈
5.下列不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
A.玉米果穗的颜色上的差异
B.安康羊的后代比其父母矮许多
C.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头部
D.未成熟的小苹果与成熟的大苹果
D
三、课堂反馈
6.据报道,我国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抗虫水稻新品种,科学家将一种常见豆类作物的基因移植到水稻基因组中使其具备抗虫特性。由于昆虫不能消化水稻体内形成的一种蛋白质而使消化系统受损后死亡,但人食用该品种大米后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1)培育该水稻新品种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2)该研究成果说明,性状是由 (   )控制的。
转基因技术
基因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