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3 16: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七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二、讲授新课
(一)人工选择的启示
家鸡的人工选育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将野生原鸡驯化培育为家鸡。原鸡被饲养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了一些可以遗传的变异,经过许多代的人工定向选择,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就会积累而得到加强,从而选育出符合人们需要和爱好的许多优良品种。
现存的野生原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常见于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森林及灌丛地带,杂食性,飞行能力强, 异常机警,夜栖树上。与家鸡相似,原鸡体型较小,雄性羽色比家养公鸡更为艳丽。
金鱼的人工选育
金鱼的选育是人工选择的最好实例之一。目前,我国的观赏金鱼品种至少在百种以上,其中许多金鱼品种源自北宋时期所饲养的野生金鲫鱼。
鲫鱼在饲养条件下,会繁殖出各种变异的后代。人们选择和保留了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变异个体。这些选留下来的变异个体被单独饲养,并且还要选择变异与之相似的个体相交配。这样,这种变异就 有可能遗传给后代。经过这样一代又一代的 人工定向选择,变异性状逐步积累并稳定遗 传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金鱼品种。
二、讲授新课
(一)人工选择的启示
人工选择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作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已经称为选育农作物或家禽、家畜优良品种的重要手段。
二、讲授新课
(二)自然选择
二、讲授新课
(二)自然选择
桦尺蛾工业黑化的原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周围林木的树皮逐渐被煤灰覆盖,食蛾鸟容易识别树栖的浅色蛾,黑色娥的体色却起到伪装和保护的作用。由于黑色蛾能适应工业区的特定环境,因此在种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二、讲授新课
一株水葫芦一夜能繁殖七、八株
(1)过度繁殖
(二)自然选择
二、讲授新课
秃鹫在争夺食物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猎豹在追捕羚羊
(2)生存斗争
(二)自然选择
二、讲授新课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二)自然选择
二、讲授新课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遗传变异是内部原因,环境因素则是外部原因。
(二)自然选择
三、课堂反馈
D
B
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生存斗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和变异
2.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与雪地的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三、课堂反馈
D
3.在一个气候环境条件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 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4.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某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D
四、课堂小结
生物进化的原因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