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至三章章末总结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课程标准
03
章末小测
思维导图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0山东)18世纪,林奈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由此判断下列不属于蠕虫的是( )A.涡虫 B.蚯蚓 C.蛔虫 D.蜗牛
章末小测
D
2.(2020湖南)下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Q可以表示有种子
B.E可以表示绿色开花植物
C.F可以表示有果实
D.P可以表示种子中有胚乳
A
3.(2020山东)某同学假期回郊区的奶奶家,对农庄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B.③④的分类依据是身体是否分节
C.⑤是胎生,⑥是卵生
D.动物分类既要比较形态结构,也
要比较生理功能
B
4.(2020湖南)狼与狐同科,与马同纲,与郊狼同属,与老虎同目。在这些动物中,与狼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郊狼 B.马 C.狐 D.老虎
5.(2020辽宁)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种 B.门 C.科 D.属
A
A
6.(2020四川)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不包括( )
A.生物的形态结构
B.生物的生理特征
C.生物的生活习性
D.生物的个体大小
D
7.(2019大连)下图是5种动物的分类图解,该图可以说明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动物是( )
A.蜈蚣和虾
B.蜻蜓和蜈蚣
C.蝗虫和蜻蜓
D.蝗虫和蜈蚣
C
8.(2019烟台)春夏盛开的月季(Rosa chinensis)让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充满生机,生物小组同学为学校植物都挂上了“名片”。从学名分析与月季亲缘关系较近的是( )
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B.玉兰(Magnolia denudata)
C.蔷薇(Rosa multiflora)
D.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C
9.(2019巴中)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界、纲、门、目、科、种、属
C.界、目、纲、门、科、种、属
D.界、门、目、科、属、种、纲
A
10.(2020青海)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B.最小的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D
11.(2019抚顺)下列都属于我国特产珍稀动物的一组是( )
A.中华鲟、蝙蝠 B.大熊猫、金丝猴
C.壁虎、蝾螈 D.褐马鸡、企鹅
12.(2020辽宁)我国有药用植物1万余种,如人参、桔梗、杜仲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形态结构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种类多样性
B
D
13.(2020辽宁)冠状病毒像日冕,平均直径100纳米,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样性,如SARS?CoV?2,MERS?CoV,SARS?CoV等。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基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种类多样性
D.寄生环境多样性
A
14.(2020甘肃)公安部门升级第二代身份证要求补录指纹信息,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
A.性状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C
15.(2020山东)2020年6月,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用野生高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培育出高寒耐盐碱的高产水稻。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C
16.(2020广东)为了保护陷入濒危的古老哺乳动物穿山甲,国家将其列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作为一个物种,穿山甲灭绝后还可挽回
B.穿山甲与扬子鳄相似,在陆地产卵
C.再也不能开发和利用穿山甲资源
D.穿山甲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D
17.(2020江苏)长江白鲟灭绝,没能进入2020年的消息引发高度关注。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美化教育 D.法制教育
A
18.(2020四川)我国地大物博,不仅植物资源丰富,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前些年由于环境的改变,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不能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管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
19.(2020内蒙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B
20.(2020湖南)“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郭沫若深情的诗句,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下列有关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是工厂排放烟雾造成的,与汽车尾气无关
B.人类活动既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人类自身健康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2018上海,改编)(读图理解)下图是部分植物分类图解,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__________。
种
界
(2)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上图分析可得,根据________________可将以上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百合,另一类包括了白玉兰、桃、榆叶梅和苹果。
(3)图中的植物和松树的共同点是都是利用__________繁殖的。但与松树相比,被子植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植物中,与桃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__________,与桃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
花、果实、种子
子叶的数量
种子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百合
榆叶梅
(5)桃的学名是Amygdalus persica L.,这种命名法采用的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首创的__________。榆叶梅学名的第一部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双名法
Amygdalus
22.(2020山东,改编)(资料分析)截至2020年7月3日,新冠肺炎疫情共造成全球520 176人死亡,我国隐形经济损失数万亿元。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是对人类的警示,灾难后的反思和调整是进步的契机。那么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人与动物关系的角度进行反思。
资料一 某野味店出售的部分野生动物如下表所示。
品名 活孔雀 活山龟 活蝙蝠 小活鹿 蜂蛹 活蜈蚣
价格 500元/只 90元/斤 110元/只 6 000元/只 150元/斤 5元/条
资料二 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利用土地、环境污染导致热带65%的自然生态环境消失,温带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复存在。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渐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区域越来越近且出现交叉。
资料三 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来自黑猩猩,埃博拉病毒来自蝙蝠,SARS病毒很可能来源于人类对果子狸的口腹之欲……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对比发现,新冠病毒与一种叫作菊头蝠的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上有96.2%的一致性,由此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来自蝙蝠。
(1)资料一中列举了6种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将以上动物分为两类,蜂和蜈蚣归为一类,其余4种属于__________动物。
生物种类
体内有无脊柱
脊椎
(2)从资料二中找出一句话,用以说明资料三种提到的“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三中提及的病毒,其共同点是:结构简单,只由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组成;从寄生的细胞种类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病毒。
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渐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区域越来越近且出现交叉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蛋白质
遗传物质
动物
(4)有人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由蜜蜂可见,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肆意捕杀和干扰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请你再从个人角度写出一项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平衡
不食用野生动物;主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不捕猎野生动物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