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动漫片导入
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动漫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这是为什么呢?①(预设: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②出示屈原的课件。(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写的诗至今仍被后人传诵。)
3、师小结:同学们,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端午粽》。
5、指导学生学习“端”“午”“粽”
①“端”是我们今天要认会的一个字。 结构, 偏旁部首:立字旁 同学们观察一下“立” 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 板书“端” 组词, 交流识字方法。
②“午”是今天我们要会写的一个字,我们先来给它交个朋友。 交流识字
指导书写。(师板书,生练习写) 要求: 评价(坐姿端正、大小均匀、规范美观)
③“粽”也是今天要会认的一个字。 结构 偏旁部首:米字旁 提醒一下叶老师写“粽”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 组词 交流识字 老师把“粽”的兄弟姐妹们也请来了,你认识哪一个? 谁能用联想的办法把“粽” 的形近字区分开来?(出示课件)
小结:汉字真有趣,就像魔术师一样,变化无穷。
6、齐读课题两遍。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过渡:认会字,是读好书的前提。现在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本课剩下的10个生字。(组长做好组织和评价)
要求:①组长教读本课“总、糯、间、分、豆、肉、
带、知、据、念”10个生字。
②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识字。
③组长做好评价。
过渡: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3检测生词
游戏一:结伴而行(哪列火车快又稳) 生字宝宝和它的朋友结伴而行,你认识吗?①自由读 ②男女生比赛的,一个词语读两遍,(比一比男生的声音更洪亮呢,还是女生读的更准确。) ③选词说话(谁能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④同桌之间互相说(现在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个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完立马坐端正。) ⑤摘苹果(游戏识字)
游戏二:独来独往(现在,生字宝宝单独出现,你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字)
游戏三:火眼金睛。生字宝宝太调皮了,这下它躲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认出来吗?
(第三环节)
再读感悟
谁愿意给大家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①思考:听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听的同学坐姿端正,手指上。)(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着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②指名回答。
外婆做粽子的材料是什么呢?谁愿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①外婆做粽子的材料是什么?(提醒同学们:耐心等小伙伴读完你再评价或回答问题,能做到吗?)
②指名回答。
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用“----”画出来。
④出示图片
⑤叠词拓展(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叠词,你还能接着说吗?)
⑥第三关游戏是比赛读好长句 自由的读一遍 指名读 讲解(读好长句的妙招是根据句子的意思稍作停顿 词组 方位 ) 齐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⑦外婆做的粽子真不错,谁能用个词夸一夸外婆的粽子怎么样?(颜色美、味道美。)
小结:外婆做的粽子不仅颜色美,味道还好,现在带上我们的夸奖之情,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第2自然段。
⑧ 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同学们吃过的粽子种类真多,过渡:外婆包了包了什么粽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四环节)
回家作业设计:一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资料。二是,把端午粽这篇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