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4 15: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情景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今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他们了解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就是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本课的朗读是重点,感悟是难点。本课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法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读写结合,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案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着黑板上的课题)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还记得吗?(出示生词:不忘 忘记 挖井 战士 领导 革命 解放 以后 时刻 想念 立刻 念书 挂念 救命 毛主席 乡亲们)
生:读
师:生字宝宝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看你还能把它们读准吗?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1、我们时刻不忘老师的教导。
2、解放军战士日夜保卫祖国。
3、我们要珍惜生命。
生:读。(指名读、齐读)
【点评】采取用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这是非常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二)初读课文,知道大概内容。
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生: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感人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用上这4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 毛主席 乡亲们 立 石碑
课文主要讲了:( )为( )挖井,( )不忘( )的恩情,在井旁边( ) ( )的故事。
生:自由读书。
生:课文主要讲了:( 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 ,(乡亲们)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旁边(立)(石碑)的故事。
【点评】这个设计其实是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训练,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难点,降低了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
师:为什么要挖井呢?右手握着笔,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
【点评】是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生:(各自读课文,画句子)
生:(汇报)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出示: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村子里没有井。(板:没有井)
生:没有井就没有水喝。
生:我知道了乡亲们如果要吃水,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板:很远 挑)
师:谁会做一个挑的动作?(生做动作)
师:你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容易吗?(板:吃水难)
师:来,把乡亲们吃水的不方便,不容易读出来。
生:(读)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觉得很累。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酸。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软,会摔跤,会把水翻掉。
生:我会觉得肩膀疼。
生:我会挑不动。
师:真想不到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远的路,要费那么大的力。
生:(齐读)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点评】“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挑水会遇到那些困难,再指导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介绍当时的情形,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介绍:
1933年4月,毛泽东来到沙洲坝后,他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脏脏的水往家里走去,觉得好奇怪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觉得更奇怪了“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没水喝,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就叫他带去看看挑水的地方,走了好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脏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
师: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很脏,很浑浊。
生:我仿佛看到了百姓们取水的小池塘,里面长满了水草。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用脏水在洗东西,在吃脏脏的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浑浊的水里洗衣、洗菜。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池塘里水肮脏得吓人。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挑水的人艰难地行走着。
师:是啊,要走好几里路,差不多从我们学校到东湖公园,甚至更远,多不方便。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走了,他在思考什么?
生:看来得在这里挖一口井。
生:经常喝这样的脏水,身体可怎么受得了呢?
生:这样可不行,得想办法挖一口井。
【点评】我们现在生活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学生很难体会到沙洲坝缺水的严重。感受不到缺水,那么后面的挖井之恩更难体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紧缺呢?有了资料的补充,学生对当地缺水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痛苦跃然面前,也为下面挖井恩情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师:毛主席又是怎么做的?
生:(齐读)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指导读好这个长句。
师:听了这个消息,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喜悦……)(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师: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井旁边围了好多人,有——(生:小孩子),有——(生:青年人),有——(老婆婆、老爷爷),他们围在井旁边又说又笑,有的激动得哭了。他们会怎么说呢?
生:一个小姑娘说:井水真甜啊!我要喝多一点。毛主席真是个好人!
生:一个青年人说:我们以后不要再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啦!真要谢谢毛主席和八路军呢!
生:一个老爷爷说:我那么大年纪了,还没喝过那么清,那么甜的水啊!多亏有了毛主席,谢谢您,毛主席,您为我们想得真周到!(板:为人民着想)
 【点评】井挖好了,井旁边围着哪些人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感受着沙洲坝的人民喝上清甜井水的喜悦,为此让他们说说沙洲坝的人民会对主席怎么说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更好地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师:红军长征转移了,毛主席也离开了沙洲坝,国民党反动派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非常气愤,决心拼死也要保住这口井。敌人白天来填井,乡亲们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乡亲们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好罢手。
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怎样是“立”?请生上来演示。
师:在第三自然段中有两个“刻”请把它圈出来,读读有关句子,想想意思有什么不同?(刻着:用刀雕,时刻:时间。)
【点评】“立”字的教学,处理地干净利落。两个“刻”字,通过读、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处理得十分巧妙。
师:拿起书,齐读二、三自然段,再次感受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心,以及乡亲们不忘毛主席的恩情。(生读)
师生配合配乐朗读:(师):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金色的阳光,(生):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师):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生活的时候,(生):我们就会想起这位杰出的领袖——毛主席,(师) 没有他, (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师):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生:毛主席,师: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您—— (生)毛主席。
【点评】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深化。
(三)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文字——(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生:穿衣不忘做衣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生: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师:说得好!
生:还有,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师:听了你这么懂事的话,老师心里多么开心啊!谢谢你!
我们要记住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饮水思源,心存一颗感恩的心是一种好的行为。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感恩的心》。
【点评】“懂得回报,懂得感恩”,陈老师很自然地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指导书写“忘 想 念”
师:看这三个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上下结构,都是心字底。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注意心字底的写法。第二笔是卧钩,还要注意三点的位子。
师:谢谢你的提醒。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边写边讲解要领。)
生:(学生写字,教师来回巡视,纠正姿势。)
【点评】一年级的写字教学是个重点,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一边亲自板书,一边解说提醒,不仅让学生知道写字的笔顺,还看到了如何起笔、运笔。体现了“整体——零笔——整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