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章末总结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课程标准
03
考点精练
思维导图
1.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群行为。
3.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课程标准
一、选择题
1. (2020海南) “蜜蜂筑巢”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
A. 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 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D.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B
考点精练
知识点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 (2020鸡西)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
A. 飞蛾扑火、小狗做算术题
B. 孔雀开屏、蜘蛛结网捕食
C. 小鼠走迷宫、行人等绿灯过街
D. 母鸡孵卵、猴子骑车表演
C
3. (2020青岛)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金鱼喂食 ②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 ③蚯蚓走迷宫 ④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⑤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儿袋中吃奶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D
4. (2020郴州)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下列行为的获得与“老马识途”相近的是( )
A. 蜘蛛结网 B. 鹦鹉学舌
C. 公鸡打鸣 D. 蜻蜓点水
B
5. (2019安徽)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C. 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
C
6. (2020佛山)老鼠偷吃蚂蚁穴中的食物,被穴中的蚂蚁“群起而攻之”。蚂蚁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攻击行为 B. 取食行为
C. 繁殖行为 D. 社群行为
D
知识点2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7. (2020深圳)火蚁具有社群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 土壤中的一群蚯蚓 B. 草丛中的一群蚊子
C. 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D. 树林中的一群狒狒
D
8. (2020鸡西)下列关于社群行为的特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B. 因为羊是具有社群行为的生物,所以牧羊人放牧时往往重点管理头羊
C. 所有社群行为生物必须形成严格的等级
D. 社群行为生物必须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B
9. (2020海南)下列诗句中的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 )
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C.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
10. (2020长沙)在一个刚刚形成的鸡群中,鸡会彼此啄击,以决出首领,形成等级。这种现象属于( )
A. 社群行为 B. 繁殖行为
C. 节律行为 D. 防御行为
A
11. (2020沈阳)一个蜜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专职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蜜蜂群的这种分工合作的行为属于( )
A. 繁殖行为 B. 取食行为
C. 节律行为 D. 社群行为
D
12. (2020安徽)动物行为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提高动物生存和繁殖的能力。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B
13. (2020北京)鸟类的筑巢行为对繁殖后代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对灰喜鹊的筑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知识点3 动物行为的研究
地 点 青岛某居民区 北京某校园 小兴安岭林区
时 间 3月下旬 4月中旬 4月下旬
高 度/m 8 10 2
A. 灰喜鹊的筑巢行为不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B. 在三个地区筑巢时间的不同与气温等因素有关
C. 小兴安岭林区内筑巢位置较低可能与人类活动较少有关
D. 筑巢时间与高度的不同体现了灰喜鹊对环境的适应性
14. (2019广州)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探究实验时,生物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3只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迷宫,测得如下数据:
小 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 5 min 55 s 4 min 34 s 2 min 09 s
② 4 min 27 s 3 min 13 s 1 min 40 s
③ 7 min 51 s 5 min 34 s 2 min 27 s
根据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B. 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 小鼠②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 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
C
15. (2019新疆)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三种动物来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 乙、甲、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甲、乙、丙
A
动 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二、非选择题
16. (2020娄底)(实验探究)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 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在B岛上放置甜食,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他们把糖包子放在蚁穴附近,诱捕了不少蚂蚁,喂养了三天,又饥饿处理一天,然后释放30只于A岛。
观察:开始有一只蚂蚁爬向B岛,两只蚂蚁爬向C岛,随后三只蚂蚁都返回A岛,不一会儿,蚂蚁们都纷纷爬向B岛。
(1)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是不是在连接A、B两岛的小木条上留下了传递信息的物质?
(2)根据所提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下来用两把镊子将连接A、B两岛的小木条与连接A、C两岛的小木条进行交换,继续观察蚂蚁爬向哪个岛。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观察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在连接A、B两岛的小木条上留下了传递信息的物质。
蚂蚁们都爬向C岛。
蚂蚁确实在连接A、B两岛的小木条上留下了传递信息的物质。
(5)关于“蚂蚁的通讯”,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蚂蚁可能是在小木条上咬出了标记;蚂蚁可能通过行为动作传递信息;可能通过蚂蚁特有的“语言”传递信息。
17. (2019大连)(实验探究)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探究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面同学们的部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根据仓鼠大小制作迷宫(如图甲)。
②实验前让仓鼠饿1天,仅提供水给仓鼠饮用。
③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适量鼠粮,再从迷宫的入口处放进仓鼠,同时用秒表计时,记录仓鼠从入口到达出口的时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仓鼠每次走迷宫所需的时间变化不大为止。
让仓鼠重复多次进行取食
⑤将仓鼠每次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进行统计,绘制成柱形图,如图乙所示。
⑥分析图乙数据,得出结论:仓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________。可见仓鼠的________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越短
走迷宫
(2)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变量唯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每次投放不同口味的鼠粮 B. 每次都减少投放鼠粮的量
C. 每次更换不同结构的迷宫 D. 每次在同一安静环境进行
(3)生物老师认为本小组还需要再选取几只大小、年龄和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仓鼠重复本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具有说服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