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3 19: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在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中有这样一段夜半访谈。一位来自台湾的女记者问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作家?”“苏东坡”“他的作品,您最喜欢哪几篇”“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您说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么”“对” 先生紧接着写到“我心里立即为苏东坡感到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
教学目标
1、学习咏史诗的写法。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诵读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成就二三四:词苏辛,诗苏黄,
苏黄米蔡书法家,三苏父子散文强。
整体感知
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传奇之人,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作者观了何样之景?写了谁人之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怀呢?
明确:上阕:观赤壁之景
下阕:写周瑜之事
抒发:?
上阕:赏古迹美景 明赤壁浩歌
读上阕,思考:上阕具体写了赤壁哪些景观?试抓住关键的词来分析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江山
乱:岩石奇形怪状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夸张
比喻
雄奇壮阔,气势磅礴之境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一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小结上阕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写了它的险要地势,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朗读背诵
下阕:慕英雄风华 叹人生如梦
读下阕,思考:周瑜在作者笔下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
小乔初嫁 年轻有为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
羽扇纶巾 儒雅潇洒
谈笑间, 从容不迫,
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把苏轼到贬谪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同时期还写了前后《赤壁赋》)
知人论世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次。
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儋(dān)州(今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周瑜
34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苏轼
47
团练副使
壮志难酬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可以说周瑜建功立业,千古留名,而苏轼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周瑜VS苏轼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结下阕
第一层描写周瑜的形象,
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朗读试背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风雨,经过东坡过滤,都会变成一片晴空。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节选: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认为,被贬黄州的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
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 要有壮阔景
2、 要写英雄事
3、 要表功业志
4、 要抒苍凉的情
作业
1、背诵默写本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