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15 13: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最符合题意答案填入括号内 共20小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沟通五大水系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2、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反映的内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 曲轅犁
4、唐太宗善于纳谏,他常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
镜子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5、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车书本一家”
C.“和同为一家” D.“唐风洋溢奈良城”
6、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7、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
A、用活字印刷的书籍 B、茶叶 C、 青瓷 D 、唐三彩
8、你如果游览敦煌莫高窟,你将会乘车到今天的
A、 陕西 B、宁夏 C、甘肃 D、 内蒙古
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点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 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10、右图建筑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李春 B.祖冲之  
C.僧一行 D.孙思邈
11、岳飞抗金的斗争是
A、反对外来侵略 B、 反对民族压迫 C、反对外来压迫 D、 反对地主割据
12、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 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13、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14、与右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统一女真
15、 西藏成为国家正式行政区,由中央政府对其任官吏、驻扎军队、
清查户口、征收赋税是在
A. 两汉时期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6、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曾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
献。观察右图,该项发明的名称是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突火枪
17、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18、元朝对台湾进行管辖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福建省 D、市舶司
19、苏轼的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突出体现的风格是:
A、豪迈奔放 B、清新淡雅 C、直白如画 D、委婉真挚
20、元朝时期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棉纺织业 D、印刷术
二、非选择题:(30分)
21、(7分)阅读唐朝诗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诗中“此河”是指哪一条河?它是谁下令开凿的?
(2)这条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
(3)该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哪位?他开科举制先河的目的是什么?
22(8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23、(7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答:
(1)材料一表明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其中的“夷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和同为一家”是指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3)“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24、(8分)阅读材料: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回答:
(1)当时的宋朝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
(2)“辽”的前称是什么?定都在哪?
(3)宋辽议和盟约名称叫什么?宋辽议和有何影响?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