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3 21: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易错点透析
03
重点突破
思维导图
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人耳不一定能够听到。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①要有声源(即振动的物体);②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有健全的听觉;④声音的频率在人耳能听到声音频率的范围内,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若声音的频率不在此范围内,无论声音的响度多大,人耳也无法听到。
易错点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
易错点透析
【例1】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错因分析:对声音产生的条件不理解,对听到声音的条件不掌握。
正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人耳不一定能够听到,我们听不到声音,不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故B错误;音调高低跟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只能说明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故D错误。
答案: A
1. 根据图Z2-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
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
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
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
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学以致用
B
易错点2:音调、响度和音色
(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或者强弱;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大小。
(2)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另一名女高音歌手轻声为他伴唱,则男歌手的音调低、响度大,而女歌手的音调高、响度小。
【例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
B.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每位爸爸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每位爸爸声音的音色不同
C.响度相同的声音,音调一定相同
D.蚊子比蝴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所以蚊子的声音人可以听到,而蝴蝶的声音人听不到
错因分析:对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不掌握,不能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正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若声音的频率不在此范围内,无论声音的响度多大,人耳也无法听到,故A、D错误;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B正确;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
答案:B
2. 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优美 D.传播速度快
学以致用
A
重点突破
重点1:声音的特性
1.(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C
2. (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Z2-2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
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D
3. (2018广东)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 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C
4. 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振幅
5. 魔术师在某次演出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C
A
6. 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7.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C
A
重点2:声音的利用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蝙蝠发出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 m/s
C.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A
9.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重点3:减弱噪声的措施
10. (2015广东)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
D.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11.“消声”“吸声”“隔声”都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方式,下列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法中,属于隔声的是( )
A.在枪管处装上消声器
B.用多孔材料装饰大礼堂的屋顶
C.在铁道和住宅区之间搭建高墙
D.减小电视机音量
C
1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区内严禁鸣笛
B.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C.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B
13.由于城中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城区内出现了很多居民生活区旁的拆迁、建筑工地,工地内的汽车发动机和其他机器的轰鸣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够分辨不同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量大小不同
B.居民采取关窗的办法减弱干扰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音
C.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振动
D.工地上机器发出的低沉声音属于次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