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15 17: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4 安塞腰鼓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茂腾腾、燥热、飞溅、震撼、烧灼”等词的意思,借助排比句式背诵课文13—16自然段。
2.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排比、比喻和叠字、叠词的妙处,并模仿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受极富音乐美的语言,欣赏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排比、比喻和叠字、叠词的妙处,并模仿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字词的检查、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词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圈画,视频图片、感情朗读等方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借助拓展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情况,并及时做出评价,以及对课堂生成情况,利用评价做出精当的引导。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通过系列图画以及文字资料,欣赏安塞腰鼓,获得初步感受。
2. 完成预习卡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产生共鸣
播放课件《黄土高坡》和安塞腰鼓的鼓声
1.师激情叙述:
这样的土地它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它曾有辉煌文明。这块凝重的土地孕育了豪放、粗犷的人民,孕育了“天下第一鼓”,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黄土文化,展示着黄土人的生命力。延安人刘成章对这片土地,这里孕育的文化,这里的人民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快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份美吧。(此环节不要播放视频,因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更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将精彩的画面同教学难点相结合,创设恰当情境,更利于突破难点。)
2.同学们,“天下第一鼓” 指的是什么?(板书:14.安塞腰鼓)
3.交流认识:你对安塞腰鼓了解多少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课件补充相应的知识)
课 件 出 示
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安塞腰鼓也震撼了你,今天,就让我们发自内心读一遍课题:“14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识字读文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卡。(通过同伴互助解决预习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师巡视,了解学情。随后交流自读情况。
3. 播放《安塞腰鼓》配乐朗读。
播放课件《14.安塞腰鼓》配乐朗读
学生边听朗读边看课文进一步正音。
4 .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要求,这个底线不能突破。此时学生未理解课文,在“有感情”上依据学生水平不要过高要求。)
5.检查预习。
A.检查字词读音
课件出示
 
a.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注意翘舌音:骤、捶。平舌音:枣。后鼻音:粱。注意字形:“粱”下是“米”,“栗”下是“木”。)
b.选择喜欢的词语造句或说一段话。(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应用。)
B.检查读课文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及时从字音、停顿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把你认为难度的段落再读几遍直到读正确流利为止。(书不读熟练,绝不开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课件出示
A.速读课文找到描写“鼓响前的”段落。
1.教师提出要求:用眼睛快速读课文,迅速找到答案。计时开始。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B.速读课文找到描写“腰鼓表演”、 “鼓声止”段落。
2.教师要求:速读比赛现在开始!
找学生回答。
3.依据课件提示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设计一方面训练学生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对课文整体感知,另一方面训练学生速读能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腰鼓表演”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件上题目。
课件出示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说明:文章按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等等。)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预设(1):感悟“火烈豪放的安塞腰鼓”
A.当学生回答:“好一个火烈豪放的安塞腰鼓”时,教师引导:大家想不想欣赏着火烈豪放的安塞腰鼓?(板书:火烈豪放)
请大家闭上眼睛,(课件音乐:安塞腰鼓鼓声)师朗读课文第5—8小节,想象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是急促的鼓点、飞扬的流苏、蹦跳的脚步、是强健的风姿、一个火烈的场面
C.默读 5—8小节
思考: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好一个火烈豪放的安塞腰鼓”,抓住重点句、词,写批注。
(让学生走入文本,静下心来,同文本交流,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D.集体交流。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 课件出示
a.写出了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使人振奋,使人激动!
引导学生朗读。
b.通过三组反义词进一步体现了腰鼓的火烈豪放。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朗读。
c.播放课件:安塞腰鼓视频。
d.给画面配音朗读。
e.再读6、7、8自然段感悟腰鼓魅力和语言魅力。(从理解语言文字到赏析语言文字,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E. 师总结:这些极富音乐美的词句是作者展开想象,借助排比和比喻的翅膀,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感人、震撼!(板书:比喻、排比)
第二课时
(六)复习导入,渲染情感
1.写字展评。
2.听写
搏击 恬静 战栗 惊心动魄 陌生 骤然间 高粱 枣树
(1)指名上台听写。评改正字。
(2)(音乐课件) 闭眼听5—8小节的配乐朗读。
3.回顾“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几次?
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美在 ?”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七)精读感悟——自学研读,品味诗文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8小节,感悟到这是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悟安塞腰鼓的魅力!
课件出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交流。
2.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培养合作能力。)
3.集体交流。
教学预设:(依据学生谈到的内容课件出示段落)
A.感悟第9—11小节 美在“沉重的声音”
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谈感受。教师抓住“碰撞、牛皮鼓面、隆隆、隆隆、隆隆”。
(2)听录音声响。
(3)学生交流。板书:沉重的响声
(4)朗读课文。
(5) 透过朗诵和鼓声看到了什么?生自由想象。
这恢宏的场面怎不让人亢奋激动,这隆隆的鼓声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6)小结: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
B感悟12—16小节 美在“茂腾腾的后生 ”
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
(2)如果你是亲临现场的观众,你怎样夸奖他们?(元气淋漓)
“后生们的胳膊……” ,朗读体会,排比句式的气势;从“震撼、威逼、烧灼”三个词来理解体会后生们的生命力活跃而强盛。
(3)拓展创设情境。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风沙、干旱,让很多地方寸草不生。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后生们的,用他们的胳膊、腿、全身——!(师相机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活,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4)同学们,为什么这里不用敲击,而用搏击?
是啊,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
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他们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这样的土地养育了这样的后生,难怪作者说……
齐读: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5)自我陶醉读——深情地,用朗读表达你心中的赞美。
(6)视频播放课件:《安塞腰鼓》视频。
(7)让学生给画面配音。
(8)尝试背诵。
C感悟15—16自然段。美在“变幻的舞姿”
  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感悟
这是什么样的舞姿?(叹为观止、充满力量、呼呼作想、变幻多姿、给人享受的舞姿……)
所以这样的舞姿使人(战栗于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理解“叹为观止”的意思(因看到的事物美妙到了极点而赞叹)
看到了什么?怎么样赞叹的?(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
播放课件:安塞腰鼓鼓声。老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齐读。比赛读。
尝试背诵。
C齐读17小节(轮读的方式)
是啊!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火烈、豪放、壮观、叹为观止的景象下,人、鼓、声、舞都融为了一体,
此时,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十七小节。
课件出示
怪不得作者反复赞叹道:好一个安塞腰鼓!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放出那么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得那么强大的力量?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刘成章通过各种修辞手法以及饱含激情的笔墨让我们领略到了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人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再来赞一赞:
“好一个安塞腰鼓!”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回归整体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
读一读,男生1-4,女生18-20
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课件出示
(九)品味语言
1.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①排比句式②反复句式③比喻句式④对比句式⑤拟人句式。
(1)排比句式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反复句式: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3、17、22段三次出现) “   
  (3)比喻句式
  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4)拟人句式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2. 配乐朗读,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十)拓展延伸:
1.读一读刘成章其它有关黄土地的文章,如《老黄风记》、《山峁》、《羊想云彩》等。
2.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或比喻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例:舞龙舞狮子表演、武术表演等)
(十一)、板书设计
14、安塞腰鼓
火烈豪放 静
美 动
变幻的舞姿 沉重的声音 静
茂腾腾的后生 排比 反复 拟人
附《14、安塞腰鼓》预习单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我会识
.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在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对照课本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请家长给予评价。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我会思
1.边读边理解词句,在不明白意思的词语旁画“?”,借助字典尝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边读边想,诗中描写了安塞腰鼓美在什么地方?把相关语句用横线在下面画出来,写写批注。
3.读不明白的?可以在旁边画“?”,也可以和家长或同学讨论。
四、资料收集
4.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收集“安塞腰鼓”和作者的资料,利用你喜欢的方式处理信息,便于同老师和同学交流。
八、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美。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4、观看开发大西北的图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1.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课堂教学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时偏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果,我不沉湎于这个完美的答案,而提问一下他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过程,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更实在,更有味。
2.问题设计有待推敲
  在朗读和品味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①你认为哪几个段落比较精彩,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②你最喜欢的哪几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其实有重复,一般来说,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应该把两个问题合并为:哪些段落你最喜欢,用你认为恰当的情绪和节奏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缺乏追问艺术
  在品味语句这个教学环节,本应是很出彩的环节,但由于我缺乏追问的艺术,而平淡了不少。如一个学生在谈理由时,讲他喜欢这个句子是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我没有追问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样课堂就显得浅薄,缺少深度。
  总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进步,这堂课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不断改进。 当然这个教学设计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评价不具体,不明确,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学生搜集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筛查;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实施过程需要细化,小组评价不足等。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这一片段的时候,学生越读越激情,欣喜地享受到了朗读的乐趣。我趁势请学生回味刚才成功朗读时,与同学老师一起沉浸在腰鼓表演中的内心感受,再与初读课文的感受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明白那种感觉就是认真学习语文才能拥有的幸福感:走进作品,贴近作者的心灵,跟着作者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观看腰鼓表演现场,用心体味作者当时的写作感受,便于入情入境。在欣赏作者匠心独运的遣词造句中,得到语文素养的熏陶感染,同时在体味语文美中,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语言文字更产生了喜爱之情。
从中也可以看出,只有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感悟到文字的表现力,对语言的理解有情有意,才能比较准确比较流畅比较动情地朗读出来。学生在动情地朗读中,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发挥,不仅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受到了活力四射的黄土高原人最真实、最原始、最可贵的生命力量的感染!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狂舞 火烈 亢奋 搏击 烧灼 淋漓 震撼 恬静 战栗 豪迈 渺远 奇伟磅礴 惊心动魄
戛然而止 陌生 骤然间 高粱 越捶约烈 枣树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几次?
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美在 ?”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
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还美在什么地方?”
2.抓住重点句、词,写批注。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简介刘成章刘成章,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我读了______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理词方法多样 喜欢做批注 喜欢提问和交流
会收集信息 喜欢处理信息 喜欢展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