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 钱学森》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15 17:21: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教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19 钱学森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规范书写5个一类生字,重点书写“裕、恳”等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推想文中 “魂牵梦绕、劈波斩浪、诚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钱学森留美期间和在中秋之夜对留学生说的话,感悟钱学森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以“钱学森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为钱学森制作一张名人卡片 。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以及钱学森留美期间和在中秋之夜对留学生说的话进行品味朗读,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以及运用倒叙写法的好处。
难点:
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遵循先学后教原则,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情况,做到以学定教,顺应学情。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几次读词语,读出了词语的味道,把语言训练的痕迹隐藏在自然流淌的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之中。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钱学森的语言,重点词句,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从而理解文本,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借助拓展练笔,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预习单
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突出爱国情
1.教师深情地叙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深情的朗诵文章的第一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初识钱学森时,就对钱学森充满了好奇,这个日夜想着回国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焦急?……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2.板书课题,齐读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板书课题:钱学森)让我们响亮地呼唤他的名字(齐读课题)。刚才老师给大家朗诵的那一段,就是钱学森回国时的情景。
3.初步了解,走近钱学森。
(1)默读对钱学森的评价。(课件演示)
(2)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钱学森。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与写
(1)同位根据预习单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展示预习单上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提醒“裕”: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恳” 下面是“心” ,不要写成“土” 。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1)同位交流你自学到的生词。
(2)比赛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①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你有什么秘诀?(读词语的时候要想想它大概的意思)
②请你来读这些词语。(读得有感情,学生自发鼓掌)
③老师告诉你们: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味儿来。
谁来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选一些填进这段话中(课后习题2),课件出示:
④ 谁来读一读。(读出了这些词语的意思,真不简单!)
⑤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得多有味啊!)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几次读词语,从学生有板有眼、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听者感受到了一种“味道”——读词语的 “味道”。把语言训练的痕迹隐藏在自然流淌的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之中,隐藏在学生不知不觉地和课文、作者感同身受的情感的“场”里面。词语的含义也在这别具匠心的“读”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教师针对难读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条理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以钱学森名字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
交流: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在文中快速圈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时刻不忘祖国。
第三段(3—4自然段):写新中国诞生,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渴望早日回国。
第四段(5-6自然段):写钱学森克服阻挠,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虽然赴美留学,但心系祖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表现了钱学森拳拳爱国之心,赞颂了钱学森高尚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理清了文章的顺序,让学生对全文有一整体的认识。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文章读“薄”,同时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阅读探究,感悟爱国情
1.指导学法,布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表现来体会人物的特点。人物的表现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这篇文章中,钱学森的什么表现最能体现他的爱国心?(语言)
(出示)自学提示: 。
【设计意图:所谓“阅读”,首先要突出一个“阅”字。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读书,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探究、积极感受。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阅读探究,感悟爱国情
2.交流体会
过渡:文中钱学森的哪些话、哪些做法打动了你?为什么?
(1)出示第一句: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
引导: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哪些优厚的待遇?(有很高的工资,有很高的荣誉,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学生和最得力助手……) 有哪些富裕的生活条件?(穿西装,穿皮鞋,有轿车,有洋房……) 有哪些优越的工作条件?(有足够的实验资金,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名师指导……)
②有这么好的条件,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引读:(他说:“我是中国人。……”)
③如果当时他回到中国,会面临什么情况?(要设备没设备,要钱没钱,连肚子都填不饱……)
④这样恶劣的条件,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引导:(他说:“我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钱学森当时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回国后处境艰难,去触摸钱学森那颗坚定的回国的爱国心,并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发自内心的朗读,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对钱学森发自内心的敬佩。至此,学生的情感已经和钱学森一起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的阅读过程,也正是他们的情感历程。】
⑤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所做的一切”,他做了什么?
想象说话训练(出示):
A当美国的早晨还笼罩在晨雾中时,钱学森已经在实验室查阅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了;
B当人们已经甜甜地进入梦乡时,钱学森还在( );
C当( )时,钱学森( );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写话,,让学生完成角色的置换,直抵钱学森的内心深处,与钱学森一起做好回国的准备,为祖国的未来准备着。词语的丰富内涵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词语教学力透纸背。】
⑥过渡:钱学森付出无数心血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都是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再来读读他说的话。
⑦从他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⑧小结: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一心想回的是祖国。虽然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心永远是中国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我是中国人。……)
⑨有一首歌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也唱出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音乐响起《我的中国心》)
⑩听着这首《我的中国心》,你感觉怎样?(激动!自豪!兴奋!)
是的,无数游子哼唱着这首歌,一遍遍深情地呼唤着祖国的名字。同样也唱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一段话(齐读)
【设计意图: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从一首歌中预感到高潮的到来,于是紧抓这一难得的资源不放,先是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接着生成话题:“听到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歌以咏怀,言为心声!】
(2)出示第二句
自由读这段话,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体会。
①“诚恳”—— 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真诚……
②“日夜盼望”——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朝思暮想,难怪钱学森对祖国是魂牵梦绕了! 指名读这句话。 (老师仿佛看到了钱学森在异国辗转反侧,思念着祖国)
③“终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该怎样读? (激动、自豪) 谁能读出这样的体会?
④ “应当” (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应该) 为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呢?(祖国还处在黑暗当中,还十分的贫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 (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无法正常开展科学研究,相机点击需要.)
⑤结合“儿女”,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呢 (儿女指的是——钱学森,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有一句古话:儿不嫌母丑,只要祖国母亲一声召唤,我们是义不容辞的,应当回来。)
⑥“我们”(我们是指——包括所有在场的留学生,这句话是钱学森一个人说的,为什么要用“我们”呢?) 原来,这句话钱学森既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也是规劝其他留学生也像他一样,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同回到祖国,更好的报效祖国。
⑦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在答复留学生的这番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说?(激动!诚恳!坚决!坚定!果断!)体会得很好。请你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⑧指名读 (老师仿佛看到了钱学森中秋节那天,面对其他留学生,慷慨激昂地表白着自己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并巧用换位,“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钱学森当时的激动、诚恳、坚决、果断。通过这样的两次推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和钱学森的心就贴得越来越近,这时的情是真挚的、实在的,所以这时的读是入情的、到位的,没有浮躁之气。】
3.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预设::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看出他思念家乡。
过渡:(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有十几年没有回国了。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出示课件:
齐读这段话,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
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
4.过渡:既然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成功呢?(美国人的阻拦)从哪里知道的?
(1)默读第六自然段,“绝不能”是什么意思?(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2)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你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3)你想这时的美国将领会怎么样说?(果断,生气)
(4)这么多年来钱学森一直被他们阻挠,想想这么多年他们会怎么留下钱学森?请你想象一下。(预设: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正因为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让他足足等了5年时间,让他历经了5年的思乡之苦,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始终想方设法坚持回国。
【设计意图: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
5.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获得了自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并出现了课文的开头一幕,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段?相机出示课件:
(1)“魂牵梦绕”是什么意思?能帮它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日思夜想)
自由读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钱学森的魂牵梦绕呢?
“多么希望”——是啊,当时钱学森的心情是那么急切。
“不是……而是”——此刻,真是归心似箭啊! 能不能换成汽车、飞机呢?(不能,火箭的速度更快,突出钱学森的归国心切,还有什么呢?急于将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报效祖国) “火箭的舱壁”——真是急切啊!
(2)练读。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读出他对祖国的思念,读出他急切回国的心情。
(3)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4)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段文字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应该放在文章的哪儿?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呢?(课后习题4) (点拨:按时间先后顺序,这段应放在第六自然段后,把它放在开头,这种写法称为倒叙,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设计意图:以往的语文教学总是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这里从文本的写作方法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积淀语言和写作方法。】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延伸,激发爱国情
1.总结: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爱着祖国的人民,时刻想着能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齐读最后一段。
【老师的引读创造了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铿锵有力】
2.是什么促使钱学森在异国勤奋的学习,是什么使他克服了种种阻力,又是什么让他为国做出了这么卓越的贡献?(爱国心)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以“钱学森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为钱学森制作一张名人卡片 。   
 【点评:有吸纳就有倾吐。一步步走来,学生心中已积蓄了丰富饱满的语言和情感,需要倾吐的机会。这时,他们会尽情地表达对钱学森爷爷爱国的崇敬之情,在赞美别人的同时净化和提升了自己。同时,学生又一次站到了新的高度上认识和评价钱学森,真正学有所获 。】
(五)板书设计
       回程                  
思念 思念祖国        
钱学森 渴望
(中国导弹之父) 归国 报效祖国     
贡献
附1
《 钱学森》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自主识字,学习生词
1.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我能读正确。(注意文中生字的读音。)
  屈指一算 魂牵梦绕 卓越
广阔无垠 运载火箭 袒露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眺望
3. 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 词语我理解。(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或放在文中句子中推想它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
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简要概括段意。
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三、查阅资料 。
请你搜集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注意发掘语言因素,体悟人物情感。抓住钱学森两次说的话,以及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结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当学生能真实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本语言就会自然流入学生的内心。通过反复的吟诵、遣词造句的反复琢磨,学生慢慢走入文本,在情感的不断深化中,慢慢走出文本,在语文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个令人崇敬的钱学森,努力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不足之处:没能进行很好的情景创设。其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播一些创设情景,如能做到这一点则可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洗礼。学生就能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建议: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应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作者采用怎样的叙述手法表现人物的,准确使用词语,体会表达效果等,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运用语言。
补充资料:
钱学森回国艰难历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   
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美国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麦卡锡主义。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杉矶。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他的七岁男孩和五岁女孩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不久,美有关方面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回国。   
1955年9月17日,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胜利地乘坐轮船驶向东方的祖国。
屈指一算 魂牵梦绕 卓越
广阔无垠 运载火箭 袒露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眺望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什么?在他的语言旁写写你的感受。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