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底和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认识高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不同图形中高的特征。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辨认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练习纸每人一张、图形(一桌4张)
课前谈话
比一比身高
描述人的身高是指哪里到哪里?
板书:
设计路线,感知概念
过渡:人有身高,图形中有它的高吗?板书:高
1.出示任务:找一找这些图形的高。(每一桌同学都有四个图形。)
师:老师给每一桌同学都准备了四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想一想它的高是指哪里到哪里?并用记号笔画一画。
2.学生独立画。
画好的同学想一想什么是高?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找的高。
3.反馈:
(1)三组一起呈现(收集4张,3张各种图形的高和1张错例)
师:这是他们找的,认为的图形的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想法。
生:自由说。
预设:A.(找到最高点,和底互想垂直,
B.两点间最短的线段。师引导:哪两点?顶点,一个点了,另一个点呢?(这儿?这儿?)指出是垂足。)
(师:数学语言非常准确,垂足也就是找的高与底互相互相垂直。)
(2)一起来观察这三幅图,它们找到的高是不是都与底互相垂直的?
4.揭示概念,认识高和底:(板书高的概念)从顶点向底引出的垂直线段就是高。齐读。
5.认识底。
板书: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上下底,梯形两条底不一样长,短的叫上底,长的叫下底。
认识生活中的高。
师:找一找高在哪里?要找到高先找什么?(顶点和底)
小结:生活中的高和图形中的高都一样,是顶点到底的垂直线段。(师画高)
7.错例反馈,纠正。
板贴错误的,他们画的是高吗?强调互相垂直。请用你们的三角尺检查,画对的请举手。有错的改一改。
明确方法,尝试画高:
过渡:师表扬:同学们很厉害!自己找到画出了图形中的高,那正确的高怎么画呢?请同学们看微课演示画法;
1.微课学画高。
师追问:你看明白了吗?怎么画?请同学说并总结板书:一重二移三画四标。
师追问: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指出要画垂直线段、高是另外添上的一条线,要画虚线。)
2.学生尝试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比较清楚了,那就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形中选择一个图形动手画一画高。
3.同桌验证。
师:画好的同学同桌帮忙检查,他画的对吗
如果画对了,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清楚,请用记号笔涂一涂。(师收集作业)三角形3个,平行四边形4个,梯形2
4.反馈
这个高画的对吗?你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的
同桌重新验证。
5.小结:高要画虚线,要分四步画好,画好后要检查验证。
分类整理,理解特征:
过渡:同学们,来看黑板,这是同学们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老师把它进行了整理。
分类观察,理解特征。
请仔细观察,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议一议,并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可选择其中一种图形)
2.反馈
(1)平行四边形(展示3张)
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你发现了什么?
生:以上下为底画高,以左右为底画高。
师:很好!谁听清楚了?它有两组平行线,因此有两组高。(贴大张的)
师:以上下为底画高,还能继续画吗?
板书:2组高,有无数条
(2)梯形的高。(展示3张)
师:梯形有几组高?
师小结:梯形有一组高,有无数条;
如果出现腰上的高,反问:你们认为呢?
师:是的,两条腰不是平行线,不去研究它的高。
三角形的高(展示3张)
这些是三角形的高,老师把它们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生:三角形有3条高。(板书)
生:底和高是一一对应的。
生: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垂心)
练习拓展
直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也有三条高吗?它们在哪里?试着画一画。
反馈:学生说。
钝角三角形,课件出示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呢?它的三条高在哪儿?课件展示,延长,这个叫外高,到初中我们会学到哦!
3.机动练习。
(1)练习纸画高
(2)画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底和高,什么是高?高怎么画?后续的学习中我们会知道高在我们数学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底和高
从顶点向底引出的垂直线段就是高。
一一对应
一靠
二移
三画
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