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14 06: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大小悬殊很明显的两张纸。
[课堂预设]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要给它们进行涂色比赛,你想涂哪张?
生:选A
师:为什么你们都选A这张纸?
生:这两张纸不一样大,小的纸涂起来比较快。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1)师:同学们说两张纸不一样大,其实比较的是这两张纸的什么?
生:纸表面的大小
(2)生活中所有物体都有面。数学书有哪些面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找、摸)
(3)师:谁来说说?
预设生1:封面
预设生2:6个面
师表扬并规范示范: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4)课件演示书数学书封面和黑板表面面积,并出示描述的话语。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师:你能用这样的话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面积吗?
(板书:( )的大小,就是( )的面积。)
学生说一说(至少4个)。
预设学生描述的不准确。(例如:门的大小就是门的面积。师及时规范“门正面的大小就是门正面的面积”。)
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哪个图形比较特殊?为什么?
师:其它三个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师:看着板书,谁来说说什么叫做面积?
总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丰富表象,揭示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1)观察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面,知道了面积,那你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吗?请看!(课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
师:你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像这样面积相差比较大的两个图形,我们用观察法就可以看出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
重叠法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长、宽相等,摆放方向:一个横着①号,一个竖着②号。)
师:请看,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更大?
请学生说:……(预设:①大、②大、一样大)
师:(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对比)为什么刚才这组图形你们能准确的判断谁的面积大?而这组图形你们却出现不同的答案。
师:像这样面积比较接近的两个图形,我们用观察法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面积的大小,怎么办呢?
生提出想法
师:对,我们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面积单位的产生。
再出示两个图形,重叠法也不行,怎么办?
(1)猜想:剪下来再重叠;用学具拼摆……
师:具体怎么操作?
生:用小图形来摆一摆,看看这两个长方形里分别能摆进去多少个。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那是选择多种图形拼摆还是选择一种图形拼摆合适呢?
生:用同一种小图形拼,才能通过比较小图形个数来比较长方形的大小。
师:那就按你们的方法试一试吧。
(2)小组合作,可以自己选择老师提供的学具(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测量,师巡视。
(3)小组汇报展示。
①分别展示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去测量两张纸的情况。
②引发讨论。像这样用了统一的学具去测量的方法叫做测量法。你最喜欢用哪一种学具测量?为什么?
③用正方形测量,既没有空隙,也没有多余,正好密铺,是最合适的。
小结: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用正方形作为单位面积最合适。
四、实践运用,巩固所学
1.教材62页做一做。
2.教材64页第一题。
问:描一周其实是要描出图形的什么?(周长)
五、总结反思,梳理新知
1.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