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14 07: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夏季
冬季
1.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CO2循环
1.、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人和动物的呼吸
B 、植物的呼吸
C 、用氢气作燃料驱动火箭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B
C
二.CO2的实验室制取
2.原理:CaCO3+2HCl=CaCl2+CO2 +H2O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
(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HCl)
3.发生装置: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验满: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处,熄灭
7.实验步骤:组装仪器 检查气密性 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收集气体
8.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以下 (防止气体从漏斗逸出)
②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③若用排气法,导管必须插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净空气)
小结
1.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常温
反应物: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
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2.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
上排空气法
下排空气法
取决于①溶解性②密度
3.药品的选择:
价格是否便宜
反应原理是否正确
反应速率适中(Na2CO3和HCl反应太快)
产生气体易收集(化石燃料的燃烧)
产物是否有污染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___收集装置应选___;若在实验室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
2.已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室用固体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气体。
实验室制硫化氢气体发生装置选_ ,收集装置_____
由此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考 虑___和______;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考虑 __ 和____。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用鸡蛋、稀盐酸和大玻璃筒作了如下试验: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大玻璃筒中,鸡蛋下沉到筒底,其表面产生气泡并有部分气泡附着在鸡蛋表面,过一会儿,鸡蛋徐徐上升。这个试验用白醋代替稀盐酸也能完成。
(1)请简述鸡蛋徐徐上升的原因。
(2)请写出碳酸钙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