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4 08: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2.会用波形比较发声体振幅的大小。
3.知道什么是音色以及与音色有关的因素和应用。
INCLUDEPICTURE"学习行为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学习行为指导.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学习行为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
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还和观察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发声体太远,人也感觉不到声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也不同。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INCLUDEPICTURE"自主探究.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探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自主探究.TIF" \* MERGEFORMAT
自主阅读教材P34~3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3.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塑料泡沫,用不同的力敲鼓,听发出声音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的塑料泡沫的振动情况。
思考:由实验可知,敲鼓时用力的大小与塑料泡沫振动幅度、鼓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敲鼓时用力越大,塑料泡沫振动幅度越大,鼓声也越大。
自主阅读教材P35~3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用dB。
5.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6.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越大,音调越低。图中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自主阅读教材P36~3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性。
8.如图所示的乐器中,利用弦振动发声的是小提琴,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9.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INCLUDEPICTURE"合作探究.TIF"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
1.对学
分享独学1~9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完成教材P35的“活动1”的探究活动。
方案二 完成教材P37的“活动2”的探究活动。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