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小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小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3 22:01:20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小节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大化期末)如图所示为四个用细线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D球带负电,另外三个球带电情况正确的是(  )
A.A球一定带负电 B.B球一定带负电
C.B球可能带正电 D.C球一定带正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BC相互排斥,说明BC都是带电体,且带同种电荷;已知D球带负电,且CD相互吸引,C带正电荷,则B带正电荷;B带正电,AB相互吸引(且泡沫塑料球的质量很小),所以A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2021九上·崇左期末)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B.飞沫的运动是分子运动
C.熔喷布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慢
【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电荷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A符合题意;
B.飞沫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熔喷布通过摩擦的方法转移了电荷,电荷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只会转移而不会创造,C不符合题意;
D.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2021九上·香洲期末)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使它们带上正电荷,手持玻璃棒A,靠近被吊起的玻璃棒B,如图所示,发现玻璃棒B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得到电子
B.摩擦前玻璃棒是导体
C.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较弱,失去电子,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棒不容易导电,摩擦前、后玻璃棒都是绝缘体,B不符合题意;
C.玻璃棒B远离玻璃棒A,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符合题意;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物体带哪种电荷。
4.(2022九上·花都期末)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C.摩擦过程中有质子发生了转移 D.丝绸也带正电荷
【答案】A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ABC.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故丝绸带负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物体间相互摩擦时,实现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5.(2021九上·浈江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地毯中夹有钢丝
B.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电脑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磁现象
【解析】【解答】地毯中夹一些不锈钢丝,是为了有效的将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A能用静电知识解释;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是为了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走,B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是因为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是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C符合题意;当电脑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所以才会吸附灰尘,D能用静电知识解释.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金属可以将物体带的静电导出,避免危险;根据磁体的作用力,可以使磁性物体相互吸引。
6.(2021九上·防城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说明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中和掉一部分电荷,所以张角变小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异种电荷接触时会发生电中和现象来进行分析。
7.(2021九上·澄海期末)如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正确解释是:(  )
A.玻璃棒的原子核转移到金属箔上
B.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C.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D.金属杆中电流方向从金属箔到金属球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被检验物体接触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就会转移到玻璃棒上,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移动,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瞬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沿金属杆到箔片;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验电器工作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子转移时,从电子较大转移到电子少的物体上。
8.(2021九上·灌阳期末)如图所示,把一束丝线一端扎紧,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丝线张开了。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摩擦创造了电荷
【答案】A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BC.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起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丝线带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2021九上·东莞期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是实质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如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子,A不符合题意;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B不符合题意;
C.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C符合题意;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后自由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金属球再转移到箔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金属球转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0.(2021九上·滦州期中)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当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若相互吸引,则A端有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AB不符合题意;
若相互排斥,则A端一定带负电,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高要期末)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丙;弱;失去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丙图中玻璃棒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
【分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12.(2021九上·大化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    电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
【答案】正;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它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分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3.(2021九上·崆峒期末)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球A   ,小球B   。(均选填“一定带正电”、“一定带负电”或“可能不带电”)。
【答案】可能不带电;一定带正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的过程中会失去电子,所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图,B球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一定带正电;A与B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是带电体B吸引轻小物体A,即A也可能不带电。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2021九上·永吉期末)有些绒毛玩具的外衣是采用“静电植绒”技术制作的:事先给布面上涂上带电的胶,再给绒毛带上电,绒毛就会飞向胶布,这是因为胶布和绒毛上带异种电荷互相   ,如果绒毛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则说明绒毛带的是   电荷。
【答案】吸引;负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绒毛就会飞向胶布,这是因为胶布和绒毛上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导致的。
电子的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果绒毛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则证明绒毛带的是负电荷。
【分析】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5.(2021九上·临江期末)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   种电荷而相互   ,此时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头发,头发被吸引,说明头发带   电荷。
【答案】同;排斥;正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故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头发后头发被吸引,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头发带正电。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6.(2021九上·兴平期中)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用玻璃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用丝绸靠近该小球,小球仍然被吸引,则小球    电(选填“带”或“不带”)。玻璃棒带的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    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夏天雷雨天气,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    现象。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    。
【答案】不带;失去;静电;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丝绸都能吸引轻质小球,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小球不带电。
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天空中出现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属于静电现象。
电荷间的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
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17.(2021九上·招远期中)如图所示,将玻璃板放在两本书之上,下方放一些小纸屑,用丝绸在玻璃板上反复摩擦,小纸屑就会上下飞舞、跳跃不停。这是因为摩擦后的玻璃板能   小纸屑,小纸屑与玻璃板接触后,带上同种电荷,又互相排斥。这一实验,适宜在   (选填“干燥”或“潮湿”)环境下进行。
【答案】吸引;干燥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丝绸在玻璃板上摩擦,玻璃板因摩擦而带上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能吸引小纸屑。
小纸屑与玻璃板接触后,由于玻璃板上的电荷转移到纸屑上,纸屑由于带上与玻璃板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很快离开玻璃板;摩擦起电现象适宜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8.(2021九上·和平期中)如表是研究摩擦起电时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研究资料1 石棉 玻璃 羊毛 木棉 石蜡
研究资料2 羊毛 尼龙 木棉 火碱 树脂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将带   电.(正/负)
(2)木棉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羊毛   .(强/弱)
(3)由表中   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能/不能)
【答案】(1)正
(2)强
(3)能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1)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
(2)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羊毛与木棉摩擦后,羊毛带正电,所以木棉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羊毛强。
(3)可先比较玻璃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负电,玻璃带正电.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可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分析】(1)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3)根据不同物质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可以判断不同物体摩擦后的带电情况。
19.(2021九上·通州期中)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这是由于两片金属箔带有   种电荷,相互   而张开。
【答案】同;排斥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金属箔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2021九上·秦皇岛期中)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将带   电荷,将玻璃棒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   (填排斥或吸引)。用久的风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   现象,验电器的原理是   。
【答案】正;吸引;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
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吸引。
扇叶和空气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故风扇叶上布满灰尘。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 / 1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小节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大化期末)如图所示为四个用细线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D球带负电,另外三个球带电情况正确的是(  )
A.A球一定带负电 B.B球一定带负电
C.B球可能带正电 D.C球一定带正电
2.(2021九上·崇左期末)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B.飞沫的运动是分子运动
C.熔喷布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慢
3.(2021九上·香洲期末)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使它们带上正电荷,手持玻璃棒A,靠近被吊起的玻璃棒B,如图所示,发现玻璃棒B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得到电子
B.摩擦前玻璃棒是导体
C.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
4.(2022九上·花都期末)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C.摩擦过程中有质子发生了转移 D.丝绸也带正电荷
5.(2021九上·浈江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地毯中夹有钢丝
B.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电脑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6.(2021九上·防城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7.(2021九上·澄海期末)如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正确解释是:(  )
A.玻璃棒的原子核转移到金属箔上
B.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C.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D.金属杆中电流方向从金属箔到金属球
8.(2021九上·灌阳期末)如图所示,把一束丝线一端扎紧,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丝线张开了。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摩擦创造了电荷
9.(2021九上·东莞期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10.(2021九上·滦州期中)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高要期末)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2.(2021九上·大化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    电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
13.(2021九上·崆峒期末)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球A   ,小球B   。(均选填“一定带正电”、“一定带负电”或“可能不带电”)。
14.(2021九上·永吉期末)有些绒毛玩具的外衣是采用“静电植绒”技术制作的:事先给布面上涂上带电的胶,再给绒毛带上电,绒毛就会飞向胶布,这是因为胶布和绒毛上带异种电荷互相   ,如果绒毛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则说明绒毛带的是   电荷。
15.(2021九上·临江期末)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   种电荷而相互   ,此时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头发,头发被吸引,说明头发带   电荷。
16.(2021九上·兴平期中)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用玻璃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用丝绸靠近该小球,小球仍然被吸引,则小球    电(选填“带”或“不带”)。玻璃棒带的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    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夏天雷雨天气,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    现象。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    。
17.(2021九上·招远期中)如图所示,将玻璃板放在两本书之上,下方放一些小纸屑,用丝绸在玻璃板上反复摩擦,小纸屑就会上下飞舞、跳跃不停。这是因为摩擦后的玻璃板能   小纸屑,小纸屑与玻璃板接触后,带上同种电荷,又互相排斥。这一实验,适宜在   (选填“干燥”或“潮湿”)环境下进行。
18.(2021九上·和平期中)如表是研究摩擦起电时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研究资料1 石棉 玻璃 羊毛 木棉 石蜡
研究资料2 羊毛 尼龙 木棉 火碱 树脂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将带   电.(正/负)
(2)木棉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羊毛   .(强/弱)
(3)由表中   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能/不能)
19.(2021九上·通州期中)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这是由于两片金属箔带有   种电荷,相互   而张开。
20.(2021九上·秦皇岛期中)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将带   电荷,将玻璃棒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   (填排斥或吸引)。用久的风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   现象,验电器的原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BC相互排斥,说明BC都是带电体,且带同种电荷;已知D球带负电,且CD相互吸引,C带正电荷,则B带正电荷;B带正电,AB相互吸引(且泡沫塑料球的质量很小),所以A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电荷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A符合题意;
B.飞沫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熔喷布通过摩擦的方法转移了电荷,电荷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只会转移而不会创造,C不符合题意;
D.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较弱,失去电子,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棒不容易导电,摩擦前、后玻璃棒都是绝缘体,B不符合题意;
C.玻璃棒B远离玻璃棒A,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符合题意;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物体带哪种电荷。
4.【答案】A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ABC.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故丝绸带负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物体间相互摩擦时,实现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5.【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磁现象
【解析】【解答】地毯中夹一些不锈钢丝,是为了有效的将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A能用静电知识解释;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是为了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走,B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是因为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是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C符合题意;当电脑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所以才会吸附灰尘,D能用静电知识解释.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金属可以将物体带的静电导出,避免危险;根据磁体的作用力,可以使磁性物体相互吸引。
6.【答案】A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说明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中和掉一部分电荷,所以张角变小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异种电荷接触时会发生电中和现象来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被检验物体接触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就会转移到玻璃棒上,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移动,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瞬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沿金属杆到箔片;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验电器工作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子转移时,从电子较大转移到电子少的物体上。
8.【答案】A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BC.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起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丝线带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是实质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如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子,A不符合题意;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B不符合题意;
C.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C符合题意;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后自由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金属球再转移到箔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金属球转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0.【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当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若相互吸引,则A端有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AB不符合题意;
若相互排斥,则A端一定带负电,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答案】丙;弱;失去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丙图中玻璃棒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
【分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12.【答案】正;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它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分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3.【答案】可能不带电;一定带正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的过程中会失去电子,所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图,B球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一定带正电;A与B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是带电体B吸引轻小物体A,即A也可能不带电。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答案】吸引;负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绒毛就会飞向胶布,这是因为胶布和绒毛上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导致的。
电子的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果绒毛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则证明绒毛带的是负电荷。
【分析】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5.【答案】同;排斥;正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故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头发后头发被吸引,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头发带正电。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6.【答案】不带;失去;静电;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丝绸都能吸引轻质小球,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小球不带电。
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天空中出现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属于静电现象。
电荷间的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
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17.【答案】吸引;干燥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丝绸在玻璃板上摩擦,玻璃板因摩擦而带上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能吸引小纸屑。
小纸屑与玻璃板接触后,由于玻璃板上的电荷转移到纸屑上,纸屑由于带上与玻璃板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很快离开玻璃板;摩擦起电现象适宜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8.【答案】(1)正
(2)强
(3)能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1)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
(2)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羊毛与木棉摩擦后,羊毛带正电,所以木棉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羊毛强。
(3)可先比较玻璃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负电,玻璃带正电.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可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分析】(1)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3)根据不同物质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可以判断不同物体摩擦后的带电情况。
19.【答案】同;排斥
【知识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金属箔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0.【答案】正;吸引;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
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吸引。
扇叶和空气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故风扇叶上布满灰尘。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