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1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课件(共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1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课件(共7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14 09: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第1章 集 合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基本属性.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4.理解集合相等、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概念.
导语
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集合”,这个时候,同学们从四面八方集合到一起,而这个集合是一个动词,在我们数学课上,也有一个名词“集合”,比如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习过自然数的集合,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为了进一步了解集合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个例子.
课时对点练
一、集合的相关概念
二、集合元素基本属性的应用
三、集合的表示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集合的相关概念

问题1 看下面的几个例子,观察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所有正方形;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5)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6)地球上的四大洋.
提示 以上例子中指的都是“所有的”,即某种研究对象的全体,而且每个例子中的研究对象都是确定的、互不相同的.
知识梳理
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 、 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通常用 拉丁字母来表示集合.
元素:集合中的 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 .通常用 拉丁字母来表示.
2.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
确定的
不同的
大写
每一个对象

小写
名称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记法 ___ ________ ___ ___ ___
N
N*或N+
Z
Q
R
问题2 如果体育老师说“男同学打篮球,女同学跳绳”,你去打篮球吗?
提示 是男生就去,不是男生就不去.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知识点 关系 概念 记法 读法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 如果 ,就说a属于集合A _____ a属于A
不属于 如果 ,就说a不属于集合A 或_____ a不属于A
a是集合A的元素
a∈A
a不是集合A的元素
a A
a?A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注意符号的书写.
注意点:
(1)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A. 的所有近似值
B.某个班级中学习好的所有同学
C.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中所有难题
D.北京冬奥会的全体运动员
例1

D中的对象都是确定的,而且是不同的.
A中的“近似值”,B中的“学习好”,C中的“难题”标准不明确,不满足确定性,因此A,B,C都不能构成集合.
(2)(多选)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Q B.|-3|∈N
C.|-3|∈Z D.0 N

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得2∈Q,A正确;
|-3|=3∈N,B正确;
|-3|=3∈Z,C正确;
0∈N,D错误.


(1)判断一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条件是,能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2)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①直接法: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
②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
反思感悟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花坛上色彩艳丽的花朵构成一个集合
B.正方体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C.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D.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跟踪训练1


在A中,花坛上色彩艳丽的花朵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A错误;
在B中,正方体的全体能构成一个集合,故B正确;
在C中,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C错误;
在D中,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能构成一个集合,故D正确.
(2)设集合M是由不小于 的数组成的集合,a= ,则下列关系中正
确的是
A.a∈M B.a M
C.a=M D.a≠M

集合元素基本属性的应用

知识梳理
集合元素的基本属性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是模棱两可的,任何两个元素不能相同,且与顺序无关.
注意点:
  已知集合A是由a-2,2a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求实数a.
例2
由-3∈A,可得-3=a-2或-3=2a2+5a,
当a=-1时,a-2=-3,2a2+5a=-3,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1应舍去.
延伸探究 在本例中,若集合A中的三个元素换为a-3,2a-1,a2-4,其余不变,求实数a的值.
①若a-3=-3,则a=0,
此时A中的元素为-3,-1,-4,满足题意.
②若2a-1=-3,则a=-1,
此时A中的元素为-4,-3,-3,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③若a2-4=-3,则a=±1.
当a=1时,A中的元素为-2,1,-3,满足题意;
当a=-1时,由②知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a=0或a=1.
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求参数的策略及注意点
(1)策略: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以解出参数的所有可能值,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求得的参数值进行检验.
(2)注意点: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反思感悟
    设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3,x,x2-2x.
(1)求实数x应满足的条件;
跟踪训练2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3,
且x≠x2-2x,x2-2x≠3.
解得x≠-1且x≠0,x≠3.
(2)若-2∈A,求实数x的值.
∵-2∈A,∴x=-2或x2-2x=-2.
由于x2-2x=(x-1)2-1≥-1,∴x=-2.
集合的表示

问题3 用A表示“本班所有的男生”组成的集合,这是利用的哪种方法表示的集合?你能把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逐一列举出来吗?
提示 ①这是用自然语言法表示的集合;
②我们可以把所有男生的名字写出来,或者把所有男生的学号一一写出.
知识梳理
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 出来,并置于花括号“{ }”内的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 .
列举法
一一列举
(1)集合中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元素不重复,元素无顺序.
(2)元素个数较少时,把元素一一列举并用“{ }”括起来即可;元素个数较多且有明显规律,可用列举法,但必须把规律显示清楚,然后加省略号.
注意点:
问题4 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
提示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所以x-7<3的解集无法用列举法表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x|x<10,x∈R}.
问题5 仿照上面的例子以及阅读课本,你能表示偶数集吗?
提示 {x|x=2k,k∈Z}.
知识梳理
1.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_______的形式,这样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x|p(x)}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写清该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并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集合的特征性质.
(2)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若元素的取值(或变化)范围是明确的,则可省略不写.
注意点:
2.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我们常画一条 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称为 .
3.集合的分类
按照集合元素的多少,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1)一般地,含有 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2)一般地,含有 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3)不含 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
4.集合相等
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 (即A中的元素都是B的元素,B中的元素也都是A的元素),那么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封闭
有限
无限
任何

完全相同
Venn图
  (1)用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
①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A;
例3
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有0,2,4,6,8,10,
所以A={0,2,4,6,8,10}.
②方程x2-2x-3=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C;
方程x2-2x-3=0的实数根为-1,3,
所以C={-1,3}.
所以方程组的解集D={(3,1)}.
④不等式2x-3<1的解组成的集合A;
不等式2x-3<1的解组成的集合为A,则集合A中的元素是数,设代表元素为x,则x满足2x-3<1,则A={x|2x-3<1},
即A={x|x<2}.
⑤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B;
设被3除余2的数为x,则x=3n+2,n∈Z.但元素为正整数,故x=3n+2,n∈N.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B={x|x=3n+2,n∈N}.
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D.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即x<0,y>0,故第二象限内的点的集合为D={(x,y)|x<0,y>0}.
(2)设集合A={x,y},B={0,x2},若A,B相等,则实数x的值为____,y的值为_____.
因为集合A,B相等,则x=0或y=0.
①当x=0时,x2=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
②当y=0时,x=x2,解得x=0或x=1,由①知x=0应舍去,故x=1.综上可知,x=1,y=0.
1
0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注意点
①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②这里“{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不能出现“全体”“所有”等.
(2)利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注意点
①写清楚该集合代表元素的符号.
②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花括号内.
(3)一个集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若两个集合相等,则这两个集合的元素相同,要注意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应注意检验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反思感悟
(1)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跟踪训练3
满足条件的数有3,5,7,
所以所求集合为{3,5,7}.
②A={(x,y)|x+y=3,x∈N,y∈N};
因为x∈N,y∈N,x+y=3,
故A={(0,3),(1,2),(2,1),(3,0)}.
③比1大又比10小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可以表示成{x|1④不等式3x+4≥2x的所有解;
可以表示成{x|3x+4≥2x},即{x|x≥-4}.
⑤直线y=x上的点的集合.
可以表示成{(x,y)|x-y=0}.
(2)设a,b∈R,集合{1,a+b,a}= ,则b-a=____.
由题意可知a≠0,
2
∴a=-1,b=1,∴b-a=2.
课堂
小结
1.知识清单:
(1)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3)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方法归纳:分类讨论、等价转化.
3.常见误区: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忽视点集与数集的区别.
随堂演练
1.(多选)下列各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有
A.接近于1的所有正整数 B.小于0的实数
C.点(2 022,1)与点(1,2 022) D.某班级里身高较高的学生

1
2
3
4
A中,接近于1的所有正整数标准不明确,故不能构成集合;
B中,小于0是一个明确的标准,能构成集合;
C中,(2 022,1)与(1,2 022)是两个不同的点,是确定的,能构成集合;
D中,某班级里身高较高的学生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1
2
3
4
2.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x-1<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3∈A且-3 A B.3∈A且-3∈A
C.3 A且-3 A D.3 A且-3∈A

1
2
3
4
3.集合{x|x-3<2,x∈N*}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A.{0,1,2,3,4} B.{1,2,3,4}
C.{0,1,2,3,4,5} D.{1,2,3,4,5}

∵x-3<2,x∈N*,∴x<5,x∈N*,
∴x=1,2,3,4.
1
2
3
4
4.设a,b∈R,集合A={1,a},B={x|x(x-a)(x-b)=0},若A=B,则a=___,b=___.
A={1,a},解方程x(x-a)(x-b)=0,
得x=0或a或b,若A=B,
则a=0,b=1.
0  1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巩固
1.(多选)下列选项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一年级跑得快的同学
B.中国的大河
C.3的倍数
D.大于6的有理数

选项A,B都不具备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若a是R中的元素,但不是Q中的元素,则a可以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集合M是由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构成的,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2<0<1,故B错;
1不小于1,故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矩形

由于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组成的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不相等,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梯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
A.{1,1} B.{1}
C.{x=1} D.{x2-2x+1=0}

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多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B.集合M={3,4}与N={(3,4)}表示同一个集合
C.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
D.集合{x|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对于A,0是一个元素(数),而{0}是一个集合,可得0∈{0},所以A不正确;
对于B,集合M={3,4}表示数3,4构成的集合,集合N={(3,4)}表示点集,所以B不正确;
对于C,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2},所以C不正确;
对于D,集合{x|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设由2,4,6构成的集合为A,若实数a∈A时,6-a∈A,则a=______.
代入验证,若a=2,则6-2=4∈A,符合题意;
若a=4,则6-4=2∈A,符合题意;
若a=6,则6-6=0 A,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a=2或a=4.
2或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若集合 与集合{a2,a+b,0}相等,则a2 022+b2 022的值为___.
由已知可得a≠0,因为两集合相等,
1
经检验,a=-1,b=0满足条件,
所以a2 022+b2 02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1和a2,若a∈A,求实数a的值.
由题意可知,a=1或a2=a.
(1)若a=1,则a2=1,这与a2≠1相矛盾,故a≠1.
(2)若a2=a,则a=0或a=1(舍去),又当a=0时,A中含有元素1和0,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x2+2x+1)=0的解集;
{0,-1}.
(2)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x|x=2k+1,且x<1 000,k∈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不等式x-2>6的解的集合;
{x|x>8}.
(4)大于0.5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1,2,3,4,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集用描述法表示为
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综合运用
11.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A.{x|-3B.{x|-3C.{x|-3D.{x|-3
由题意可知,满足题设条件的只有选项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已知a,b是非零实数,代数式 的值组成的集合是M,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M B.-1∈M
C.3 M D.1∈M

当a,b全为正数时,代数式的值是3;
当a,b全是负数时,代数式的值是-1;
当a,b是一正一负时,代数式的值是-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多选)已知集合M中的元素x满足x=a+ b,其中a,b∈Z,则下列选项中属于集合M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a=b=0时,x=0;
综上所述,A,B,D中的数都是集合M中的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若集合A={a-3,2a-1,a2-4},且-3∈A,则实数a=______.
由题意,若a-3=-3,可得a=0,
此时集合A={-3,-1,-4},符合题意;
若2a-1=-3,可得a=-1,
此时a2-4=-3,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若a2-4=-3,可得a=1或a=-1(舍去),
当a=1时,集合A={-2,1,-3},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实数a的值为0或1.
0或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拓广探究
15.已知集合M有2个元素x,2-x,若-1 M,则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2∈M;②1∈M;③x≠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得x≠-1,x≠1且x≠3,
所以②错误,③正确.
当x=2或2-x=2,即x=2或x=0时,M中的元素为0,2,故①可能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已知集合A={x|x=3n+1,n∈Z},B={x|x=3n+2,n∈Z},M={x|x=6n+3,n∈Z}.
(1)若m∈M,则是否存在a∈A,b∈B,使m=a+b成立?
设m=6k+3=3k+1+3k+2(k∈Z),
令a=3k+1(k∈Z),b=3k+2(k∈Z),则m=a+b.
故若m∈M,则存在a∈A,b∈B,使m=a+b成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对于任意a∈A,b∈B,是否一定存在m∈M,使a+b=m?证明你的结论.
设a=3k+1,b=3l+2,k,l∈Z,
则a+b=3(k+l)+3,k,l∈Z.
当k+l=2p(p∈Z)时,a+b=6p+3∈M,此时存在m∈M,使a+b=m成立;
当k+l=2p+1(p∈Z)时,a+b=6p+6 M,此时不存在m∈M,使a+b=m成立.
故对于任意a∈A,b∈B,不一定存在m∈M,使a+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