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6 21:07:1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2019·郓城模拟)下表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  )
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B.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
C.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2019·鹿寨模拟)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4.(2019·平乐模拟)20世纪初“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材料中的“过激伪说”应是(  )
A.民权、平等思想 B.民主、科学思想
C.社会主义学说 D.共产主义学说
5.(2019·杭州模拟)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五四运动是由工人阶级发起的,因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五四运动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2019·日喀则模拟)“11月25日,学生有会,地方当局禁止,学生仍开……次日罢课。……李宗黄(代理主席)所组成之‘联合行动委员会’竟于12月1日派大队人分五次打入联大,两次云大。……我(傅斯年)对于李宗黄等之愤慨不减他人。同时也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傅斯年对学潮的态度是(  )
①肯定地方当局的行为
②力求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③不同情支持学生行为
④反对当局的横暴,彰显了自由知识分子的本色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7.(2019·聊城模拟)陈独秀曾说:“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盖以大战后,世界革命大势及国内状况所昭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转变也。”材料中的“国内状况”主要表现为(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军阀派系交替控制政权
8.(2019·烟台模拟)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 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
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 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
9.(2019·济南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600人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 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
10.(2019·河北模拟)四运后,许多并非共产主义者的报刊也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见好于读者。这体现了(  )
A.社会主义的影力较大 B.新文化阵营出现分化
C.马克思主义被普遍接受 D.十月草命道路成必然
11.(2019·河北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帝国主义的列强在这八十年侵略中国时期之内,中国已是事实上变成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很遥远。这一表述(  )
A.确立了反帝封的联合战线新观念
B.初步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
C.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基础
D.将社会性质表述为半殖半封社会
12.(2019·河北模拟)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
A.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醒运动 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 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13.中山大学是共产国际专为培养中国革命干部而建立的,在1925年所接收的147名学员中,中共党员占20%,其余是国民党党员。黄埔军校创办后,苏联政府又派出了以巴甫洛失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广州。次说明(  )
A.共产国际重视中国革命 B.国民党是当时最先进的政党
C.中共缺乏共产国际的支持 D.国民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14.(2019·浙江模拟)毛泽东认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D.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15.(2019·浙江模拟)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
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 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16.(2019·泸县模拟)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中写道:“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耒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这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
A.批判、揭露西方资本主义
B.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坚持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17.(2019·巴中模拟)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下列说法最能揭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出现高潮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发展
18.(2019·河西模拟)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
A.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19.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C.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 D.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
20.1919年8月26日,傅斯年给他的好友,北大毕业后在清华学校任职的袁同礼写信说:“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顿使人勇气十倍。”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促进了国民的觉醒 B.刺激了青年的个性解放
C.推动了革命的转型 D.引发了移风易俗新现象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9·佛山模拟)材料: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边缘的背景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1913年,他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1920年秋,他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在北方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年10月28日)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同志救亡图存的具体探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李大钊同志成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的历史条件。
22.(2019·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月18日 中国代表顾维钓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 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2月28日 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局。
3月31日 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4月6日 《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5月2日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5月4日 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 五四运动。
6月3﹣7日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7月6日 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8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9月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 马克思主义。
9月25日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1月12日 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本年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解读全面准确,须史论结合。)
23.(2019·南昌模拟)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红色精神具有多元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红色精神 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雷锋精神 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红色精神与精神核心”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可知宣言表达的是一种爱国情怀,说明当时民众的爱国觉悟得到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选项排除。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暴力革命,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民众的爱国程度得到加强。
2.【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两个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学生的爱国精神,这也符合五四运动的实际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和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可以得出其共性的主张是爱国,进而得出结论。
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符合“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由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指导发动,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来源于学生、工人、商人,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并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五四运动,需要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对五四运动的背景的分析理解。
4.【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罢学风潮”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前,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发表讴歌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学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所谓的“过激伪说”即是社会主义学说,故C正确;A、B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李大钊等人宣传十月革命等思想,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并非共产主义学说,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本题的关键时期,20世纪初,再结合材料“俄国”“罢学风潮”即可得出是社会主义学说。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符合史实的,故C正确;
A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就已经传入中国;
B错误,五四运动以爱国学生作为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
D错误,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等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6.【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傅斯年对地方当局到大学中打人十分愤慨,并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新史料的能力,本题的文言文并不是非常难理解,难度一般。
7.【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不是当时的主要状况。
B.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
C.从材料中的转向工农劳苦大众方面,可以看出是强调工人的力量崛起,结合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的表现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的政治革命运动,这是当时中国国内状况主要表现。
D.军阀派系交替掌控政权,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出现了这种状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结合五四运动的阶段和特点可以得出结论。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立党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确立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据此依据材料“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可知B正确。当时的认识是符合实际的,排除A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可知对辛亥革命在这两方面是认可的。
9.【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欧洲一战结束以后社会稳定不是中国留学生数量猛增的主要原因。B.之所以1920年大量学生到欧洲留学,主要是由于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以是很多的青年人到欧洲去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C.材料与巴黎和会没有关系。D.材料与中日关系的恶化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通过隐含信息——一战结束次年即1919年,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知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是当时青年的主要探寻出路。
10.【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革命经验在中国的一些报刊中广泛传播,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大。
B.材料看不出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C.选项中的普遍接受太绝对。
D.材料看不出,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必然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可以看出当时其影响力比较大。
11.【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二大上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还没有达到资本主义经济,这也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毛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故C正确;中二大确立了反帝封的联合战线新观念,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A;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已经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排除B;材料叙述中只表述为中国变成了殖民地,没有提出中国半封建的社会特征,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很遥远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情,这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提供了条件,进而得出结论。
1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五四运动主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而材料的意思不是主要强调思想传播的影响。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五四运动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选项表述不准确。D.材料中惩前毖后的特点,看不出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13.【答案】A
【知识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国际重视中国革命领导力量的培养,把中国当成世界革命的重要盟友,故A项正确。B、D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C项不符合史实,中共属于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其领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出材料所表达的主旨,便可选出正确选项。
1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提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题干提及的是中共成立的前因和过程,非意义,故B项错误;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根据题干中“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中共产生的背景分析即可。
15.【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人类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强调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故D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国际意义,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是巴黎和会做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B错误;
“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以看出将民族事务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评价,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6.【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共产主义……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可看出,周恩来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时良方”;而“我们不宜……尽量接收……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则表明周恩来认为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综合起来就是反对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而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故选D。
A、B两项表述均不完整,而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从材料中的信息“共产主义……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可看出,周恩来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时良方”。
17.【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所以C选项最能揭示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国共产党和五四运动无关;
B选项错误,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潮并非中共诞生的背景;
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直接联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8.【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这是一场真正的社会运动,并对这一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这表明傅斯年认为一场运动的成功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要提高社会民众的觉悟以此改造社会,故选A项;
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排除;
材料并不是认为借助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C错误。
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评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材料可知,傅斯年认为一场运动的成功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要提高社会民众的觉悟以此改造社会。
19.【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失败促使国内兴起五四运动,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的促使,故C项正确;
北洋军阀政府势力不强大,没有坚持反帝立场,故A项排除;
中国没有签订和约与中国战胜国的地位无关,故B项排除;
中国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结合五四运动中国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和表现个回答即可。
20.【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动机大见发露”“使人勇气十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凝聚力,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故A项正确;
材料不是说明五四运动促进青年的个性解放,B错误;
材料也不是从民主革命转型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特点,C错误;
移风易俗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关键信息 “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顿使人勇气十倍。” 反映出本题的主旨所在。
21.【答案】(1)探索:①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②领导并建立早期党组织;③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④开展工人运动;⑤积极反帝反军阀,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背景:①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③李大钊早年接触马克思主义;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知识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本小问的探索,依据材料逐句概括即可。(2)本小问的条件,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条件是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李大钊早年接触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的帮助。
故答案为:(1)探索:①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②领导并建立早期党组织;③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④开展工人运动;⑤积极反帝反军阀,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2)背景:①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③李大钊早年接触马克思主义;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点评】本题第一问按题干要求需要从史料中最大限度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则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
22.【答案】历史现象:1919年,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解读: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巴黎和会的外交受挫激化了国人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提示:从教育、文化交流、社会习俗、日本侵华等角度作答亦可)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发生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有关,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的积极意义是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中国由旧民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历史现象:1919年,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解读: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巴黎和会的外交受挫激化了国人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提示:从教育、文化交流、社会习俗、日本侵华等角度作答亦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表格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活动,答题时主要从方式、目的、阶层等角度分析,注意的问题是根据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分析问题。
23.【答案】示例1:“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表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写出其中一个即可)。“红船精神”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而发展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件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船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基因,是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取胜法宝。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建设时期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我们要结合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和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来进行整体说明。
故答案为:示例1:“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表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写出其中一个即可)。“红船精神”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而发展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件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船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基因,是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取胜法宝。
【点评】本题主要是要理解中共党史的相关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可知宣言表达的是一种爱国情怀,说明当时民众的爱国觉悟得到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选项排除。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暴力革命,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民众的爱国程度得到加强。
2.(2019·郓城模拟)下表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  )
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B.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
C.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两个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学生的爱国精神,这也符合五四运动的实际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和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可以得出其共性的主张是爱国,进而得出结论。
3.(2019·鹿寨模拟)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符合“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由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指导发动,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来源于学生、工人、商人,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并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五四运动,需要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对五四运动的背景的分析理解。
4.(2019·平乐模拟)20世纪初“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材料中的“过激伪说”应是(  )
A.民权、平等思想 B.民主、科学思想
C.社会主义学说 D.共产主义学说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罢学风潮”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前,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发表讴歌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学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所谓的“过激伪说”即是社会主义学说,故C正确;A、B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李大钊等人宣传十月革命等思想,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并非共产主义学说,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本题的关键时期,20世纪初,再结合材料“俄国”“罢学风潮”即可得出是社会主义学说。
5.(2019·杭州模拟)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五四运动是由工人阶级发起的,因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五四运动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符合史实的,故C正确;
A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就已经传入中国;
B错误,五四运动以爱国学生作为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
D错误,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等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6.(2019·日喀则模拟)“11月25日,学生有会,地方当局禁止,学生仍开……次日罢课。……李宗黄(代理主席)所组成之‘联合行动委员会’竟于12月1日派大队人分五次打入联大,两次云大。……我(傅斯年)对于李宗黄等之愤慨不减他人。同时也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傅斯年对学潮的态度是(  )
①肯定地方当局的行为
②力求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③不同情支持学生行为
④反对当局的横暴,彰显了自由知识分子的本色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傅斯年对地方当局到大学中打人十分愤慨,并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新史料的能力,本题的文言文并不是非常难理解,难度一般。
7.(2019·聊城模拟)陈独秀曾说:“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盖以大战后,世界革命大势及国内状况所昭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转变也。”材料中的“国内状况”主要表现为(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军阀派系交替控制政权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不是当时的主要状况。
B.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
C.从材料中的转向工农劳苦大众方面,可以看出是强调工人的力量崛起,结合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的表现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的政治革命运动,这是当时中国国内状况主要表现。
D.军阀派系交替掌控政权,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出现了这种状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结合五四运动的阶段和特点可以得出结论。
8.(2019·烟台模拟)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 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
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 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立党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确立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据此依据材料“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可知B正确。当时的认识是符合实际的,排除A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可知对辛亥革命在这两方面是认可的。
9.(2019·济南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600人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 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欧洲一战结束以后社会稳定不是中国留学生数量猛增的主要原因。B.之所以1920年大量学生到欧洲留学,主要是由于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以是很多的青年人到欧洲去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C.材料与巴黎和会没有关系。D.材料与中日关系的恶化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通过隐含信息——一战结束次年即1919年,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知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是当时青年的主要探寻出路。
10.(2019·河北模拟)四运后,许多并非共产主义者的报刊也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见好于读者。这体现了(  )
A.社会主义的影力较大 B.新文化阵营出现分化
C.马克思主义被普遍接受 D.十月草命道路成必然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革命经验在中国的一些报刊中广泛传播,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大。
B.材料看不出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C.选项中的普遍接受太绝对。
D.材料看不出,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必然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可以看出当时其影响力比较大。
11.(2019·河北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帝国主义的列强在这八十年侵略中国时期之内,中国已是事实上变成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很遥远。这一表述(  )
A.确立了反帝封的联合战线新观念
B.初步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
C.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基础
D.将社会性质表述为半殖半封社会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二大上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还没有达到资本主义经济,这也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毛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故C正确;中二大确立了反帝封的联合战线新观念,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A;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已经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排除B;材料叙述中只表述为中国变成了殖民地,没有提出中国半封建的社会特征,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很遥远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情,这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提供了条件,进而得出结论。
12.(2019·河北模拟)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
A.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醒运动 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 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五四运动主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而材料的意思不是主要强调思想传播的影响。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五四运动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选项表述不准确。D.材料中惩前毖后的特点,看不出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13.中山大学是共产国际专为培养中国革命干部而建立的,在1925年所接收的147名学员中,中共党员占20%,其余是国民党党员。黄埔军校创办后,苏联政府又派出了以巴甫洛失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广州。次说明(  )
A.共产国际重视中国革命 B.国民党是当时最先进的政党
C.中共缺乏共产国际的支持 D.国民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答案】A
【知识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国际重视中国革命领导力量的培养,把中国当成世界革命的重要盟友,故A项正确。B、D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C项不符合史实,中共属于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其领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出材料所表达的主旨,便可选出正确选项。
14.(2019·浙江模拟)毛泽东认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D.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提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题干提及的是中共成立的前因和过程,非意义,故B项错误;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根据题干中“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可知,中共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中共产生的背景分析即可。
15.(2019·浙江模拟)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
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 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人类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强调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故D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国际意义,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是巴黎和会做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B错误;
“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以看出将民族事务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评价,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6.(2019·泸县模拟)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中写道:“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耒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这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
A.批判、揭露西方资本主义
B.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坚持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共产主义……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可看出,周恩来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时良方”;而“我们不宜……尽量接收……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则表明周恩来认为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综合起来就是反对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而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故选D。
A、B两项表述均不完整,而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从材料中的信息“共产主义……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可看出,周恩来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时良方”。
17.(2019·巴中模拟)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下列说法最能揭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出现高潮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所以C选项最能揭示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国共产党和五四运动无关;
B选项错误,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潮并非中共诞生的背景;
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直接联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8.(2019·河西模拟)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
A.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这是一场真正的社会运动,并对这一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这表明傅斯年认为一场运动的成功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要提高社会民众的觉悟以此改造社会,故选A项;
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排除;
材料并不是认为借助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C错误。
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评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材料可知,傅斯年认为一场运动的成功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要提高社会民众的觉悟以此改造社会。
19.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C.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 D.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失败促使国内兴起五四运动,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的促使,故C项正确;
北洋军阀政府势力不强大,没有坚持反帝立场,故A项排除;
中国没有签订和约与中国战胜国的地位无关,故B项排除;
中国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结合五四运动中国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和表现个回答即可。
20.1919年8月26日,傅斯年给他的好友,北大毕业后在清华学校任职的袁同礼写信说:“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顿使人勇气十倍。”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促进了国民的觉醒 B.刺激了青年的个性解放
C.推动了革命的转型 D.引发了移风易俗新现象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动机大见发露”“使人勇气十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凝聚力,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故A项正确;
材料不是说明五四运动促进青年的个性解放,B错误;
材料也不是从民主革命转型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特点,C错误;
移风易俗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关键信息 “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顿使人勇气十倍。” 反映出本题的主旨所在。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9·佛山模拟)材料: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边缘的背景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1913年,他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1920年秋,他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在北方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年10月28日)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同志救亡图存的具体探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李大钊同志成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的历史条件。
【答案】(1)探索:①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②领导并建立早期党组织;③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④开展工人运动;⑤积极反帝反军阀,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背景:①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③李大钊早年接触马克思主义;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知识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本小问的探索,依据材料逐句概括即可。(2)本小问的条件,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条件是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李大钊早年接触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的帮助。
故答案为:(1)探索:①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②领导并建立早期党组织;③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④开展工人运动;⑤积极反帝反军阀,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2)背景:①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③李大钊早年接触马克思主义;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点评】本题第一问按题干要求需要从史料中最大限度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则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
22.(2019·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月18日 中国代表顾维钓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 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2月28日 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局。
3月31日 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4月6日 《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5月2日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5月4日 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 五四运动。
6月3﹣7日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7月6日 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8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9月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 马克思主义。
9月25日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1月12日 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本年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解读全面准确,须史论结合。)
【答案】历史现象:1919年,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解读: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巴黎和会的外交受挫激化了国人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提示:从教育、文化交流、社会习俗、日本侵华等角度作答亦可)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发生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有关,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的积极意义是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中国由旧民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历史现象:1919年,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解读: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巴黎和会的外交受挫激化了国人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提示:从教育、文化交流、社会习俗、日本侵华等角度作答亦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表格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活动,答题时主要从方式、目的、阶层等角度分析,注意的问题是根据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分析问题。
23.(2019·南昌模拟)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红色精神具有多元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红色精神 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雷锋精神 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红色精神与精神核心”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1:“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表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写出其中一个即可)。“红船精神”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而发展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件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船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基因,是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取胜法宝。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建设时期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我们要结合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和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来进行整体说明。
故答案为:示例1:“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表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写出其中一个即可)。“红船精神”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而发展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土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件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船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基因,是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取胜法宝。
【点评】本题主要是要理解中共党史的相关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